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
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1
感谢:
余干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大溪初中的师生们,让我有机会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三个问题,顺便也做个调查:
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同样的调查,在网上得票率最高的是成龙、宋慧乔、S·H·E等当红明星,其次是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等商场巨富。
如果被问到今年哪个明星人气最旺,明星哪些方面对自己影响最大,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能一一回答,明星的衣着打扮、艺术特长成了大家的榜样。
我更想知道,同学们对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又了解多少?知道《大学》和《中庸》没有?
恐怕不少同学连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不知晓。
在与部分班主任和学生的交谈中,我听到大家说,在学校里,班上爱学习的学生就是天天做题目,读不进书或是不想吃苦读书的学生,都带有明显的追星倾向,他们是墙上贴着偶像、心里想着偶像、耳朵里听着偶像,口袋里装着偶像,对一些演艺明星或是卡通明星如数家珍,而对学业基本不闻不问,有不少学生上课玩手机或是听音乐。
第二个问题:
我再想问下同学们,听说过“八德”没有?
古人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八个基本品德。
如果忘了“八德”的人,古人戏称为“王八”。
第三个问题:
同学们见到老师、长辈,主动打招呼,喊一声老师好,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的人又有多少?大多数人是不是表现出“无所谓”或是“不想帮助。
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有些学生没有羞耻感。你批评学生,学生面无表情、冷漠相对。长此以往,教室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老师管得越多,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就越大,师生间和同学间关系越来越淡漠。
但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有违师德。教师左右为难,很多教师因此背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的调查,我发现同学们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1.传统文化知识还比较匮乏。
2.传统美德未占应有的位置。
3.媚洋流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出来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两千年多年来,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全世界。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圣人和万世师表,也在当代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形成了自己璀璨的传统文化。如:仁者爱人,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实笃信,勤俭节约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宏伟气势;以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厚德载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宽阔胸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在一段时期里,这些历久弥新的人类智慧和结晶,被人为地破坏和打倒。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似乎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中华民族的子孙们似乎突然之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了。
近几年,对传统文化虽然开始重视起来,但一些人把文化精华当作糟粕当作封建当成落后的象征。因此,指望家庭或是社会给予学生良好的传统美德,也成了一种奢侈。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和命运,大会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如果没有孔子思想,台湾或许就不会称自已是中国人了!
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
我们有这样的祖先和传统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当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于热衷接受新生事物、崇尚自由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热衷这种新的文化,尤其是中学和大学校园,过洋节就成了一种时尚。
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与过分强调外国语言学习不无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将外国语言强调到了超过本国语言的程度,那么,外国文化“乘虚而入”乃至“后来居上”也就在所难免。
当代中学生有着聪明的头脑和令人称道的信息容量,但中华传统美德在不少中学生身上缺失严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几近断层,从而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是:气量狭小,目光短浅,心浮气躁,自私自利,感情淡薄,心理脆弱,追求荣华富贵;崇尚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成功学,蔑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耐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感动、友善,更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分析发现,部分中学生中品质的缺陷跟传统美德的缺失有关,而传统美德的缺失跟我们的教育有关。因为任何一种精神或品质,它都是以文化作为支撑。在我们的教育中,对传统文化,又有多少涉及。从我国现有的教科书和文艺作品可以看出,大量采用西方教条和模版,很少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我不否认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毫无疑问,西方文明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的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曾经同样甚至是更加辉煌地创造了连世人都惊叹的高度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历史,蕴含着深刻的拯救人类灵魂的思想。如果因为我们国家一时的落后就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履,那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
学习外来文化是为了弥补本土文化的不足,也就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取而代之。学习外来文化,必须先学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方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有些同学,只学到一点流行文化或是快餐文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学到。
中国太需要恢复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教科书和课堂更需要吸收中国元素,而不是去中国化。中国文化只有扎根本土,才能繁荣昌盛。
中学生是早晨的太阳,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正本清源,可以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培养和弘扬,可以使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孔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到现在还很受用,现在许多老师提倡的“礼义廉耻”观念,即是孔子倡导的思想。
下面我从浩如烟海的国学沉积中,随意拾取几点与中学生有关的文化,和同学们共勉。
1.孔子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
孔子的意思是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现实中我也只有两类固定的朋友,一类是少年儿童,一类是老年朋友。你们也许对此不解?
我的想法是,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纯真和善良,而从老龄人身上学到了经验和智慧。这两者都是我所欠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都可以当我的老师。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结交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须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能不犯点错误。
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所以《中庸》里有句话: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行为的赞赏。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我们每次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学习的知识要复习和思考。如果光去思考而不去学习,终究也是白日做梦。我觉得,学习和思考固然重要,但分享更重要。
如何思考,就这点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下科学用脑的经验。
我们的人脑啊,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东西,它的功能远胜于世界上任何一台超级电脑千万倍。但是我们人类却很少发挥它的神奇的功能。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就是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脑,右脑则是情感记忆和天才创意脑。同学们因为年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社会经验非常匮乏,对社会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较弱。正因为这样,你们的右脑相对活跃。当保护右脑的左脑不够成熟或疏于警惕的时候,右脑的智慧就会凸显出来,科学家认为这时候容易出天才。
日所思,也所梦。白天学习思考的东西或惊险刺激的经历容易在梦中再现。这是感觉刺激在潜意识中的延续。就如,你用眼睛直视太阳,然后闭上眼睛,你觉得眼中还是有耀眼的金星。
有的同学喜欢看恐怖片,上网玩杀人游戏,自然而然这些惊险的刺激就容易出现在梦里。
德国有个化学家,被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难住,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当他在炉火前打瞌睡时,在梦中看到了苯分子的结构。
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在日思夜想,梦里发现了相对论。古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常常是梦笔生花。
现在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一定要学会处理那些扑面而来的信息,也就是要懂得合理吸收和筛选。就如牛一样,白天吃进的草食,休息时就会不停的反刍。反复的咀嚼,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好的成分变成营养,不好的通过粪便排泄。
根据这个原理,同学们要认真学习,闲来,静思一番,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利用好早上醒来的和晚上睡着前的10分钟。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左脑相对不活跃而右脑处于活跃的状态。这可是记忆和思考的黄金时间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有意或无意发现和掌握了这个秘密。
在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们更要善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学习好的同学应该帮助较差的同学。当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就像水池一样,既要承接上游的水,也要往下流。这样的水才不会腐臭,就会呈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活水流。
懂得以上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一定会生活的很充实,学习得很轻松、很快乐,你们的人生也因此将变得越来越阳光鲜活。
4.老子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
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
老师是教会学生永久的本领,而不是一时的方法或手段。比如解一道数学题,老师不是直接给你答案,而是教你千变万化的解题思路,启发你的心智。
所以,《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5.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变成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
任何习惯都是自己喜欢的,愿意的。当然这个愿意并非本能决定,而是人的智慧决定的。
你们这么年少,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学习起来犹如四两拔千斤,而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是千斤拔四两,学到的一点知识都非常不容易了。
不要被别人的愿望逼着去学习!如果你认为是为了父母而读书,为了老师而读书,这样被动学习,自然就没有兴趣去读书。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当我认识到读书不光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你学习的兴趣就来了。
兴趣决定动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心去做才能做好,也就是在内心种下一个愿望的种子,以后这个种子自然就会发芽、开花和结果。
如果种下了玩游戏的种子,以后就会特别关注游戏,并且被它牢牢的牵制自己的心。
有的同学玩游戏恐怕三天三夜也不觉得疲劳,倘若做道数学题,很快就会呼呼大睡。这说明什么?兴趣啊。
当你把学习知识当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了。
当我们主动求知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不懂得的知识太多了,因为我们目光放远了,视角开阔了啊。新知识就像母乳一样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内心,而我们也就会在快乐中长大和成熟起来了。
6.孟子说:福由我求,命由我造。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在做完你们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后,谁能保持着快乐的心情?上网之后总要下网,下网之后,你还快乐着吗?
看来,同学们所说的最快乐的事情,都是短暂的啊。偷偷跑到网吧上网,提心吊胆地快乐着,生怕被家人和老师逮住,这种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躲着父母和老师偷偷谈恋爱会快乐吗?看着成绩单垂头丧气,面对关心你成长的爷爷奶奶、叔叔和阿姨,你会快乐吗?
真正的快乐,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是心甘情愿、坦坦荡荡地做。
有的同学觉得应该好好学习,有的同学觉得应该吃喝玩乐,上网玩游戏,有的同学喜欢让他人不开心,专门搞些恶作剧,更有一些同学觉得谈恋爱是最快乐的事情,等等。谁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呢?
我们在学习中认知世界,明白了道理,也认识了自我。在学习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我觉得,做任何事都不能伤害自己。有的同学很努力,却把学习当成了包袱,他只想让父母开心,让老师开心。纵使考试总得第一名,他也难以快乐。有的同学不为父母考虑,也不为老师考虑,更没有为自己考虑,整天就想着玩游戏,偷偷谈恋爱,最终也难以快乐。
我们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轻松、快乐地学习,学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这就足够了。
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意。知识是改变人生的方向盘,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如果你明白了,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读书,你就会奋发努力。同学们要做的,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古人说:智者怕因,愚者畏果。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未雨绸缪,平时紧张学习,到了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很放松,不害怕。愚蠢的人,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古人还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年纪大的时候,想起现在,不会后悔。
你们觉得打字累不累?如果要打厚厚一本书的几十万字,累不累?
我以前总觉得打字非常枯燥无味,后来我爱上了学习和写作,离不开电脑,每天打字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有些同学上网打字聊天一样是多么的轻松自在。
我在快乐中打字,完成了40万字的著作,现在我又开始写另一本50万字的心理学著作呢。
7.《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学好知识,才能明白事理,才能端正思想,才能提高修养,才能治好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以德服天下。这就是孔子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如何修身?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中学生,主要从有关学习方面下手。
古人说: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
日常生活中,在教室内随地吐痰是坏事,上课说话和搞小动作是坏事,破坏公物是坏事,偷盗行为是坏事,上网吧是坏事,少儿谈恋爱是坏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善,保护弱小、帮助他人是善,爱护公物、遵守校纪,不影响别人学习也是善。
爱他人是善,爱自己也是善。如果我们能爱惜自己,让自己快乐,同时也努力带给他人快乐,这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的善事呢。
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匆匆过去。不得不要跟同学们说再见了。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人,必须学中国文化;中国人,传承自己的文化责无旁贷。
愿我们的校园从此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
希望同学们记住我的分享,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爱心,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谢谢你们的聆听!谢谢你们的热情!
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2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永锋集团为我校捐赠《弟子规》,我代表全体师生对永锋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弟子规》,能使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下面我将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以及今后如何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三方面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在当前这种紧迫形势下,我校加强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
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每周学校教导处统一布置一篇诵读篇目,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熟读成诵。同时,我校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每周背诵2-3首课外古诗。
2、每周一升旗仪式,教导处在各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的背诵情况,并计入班级管理评比中。
3、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规定预备时间以及上午早到校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并且放学时,学生站着整齐的队伍,背着古诗有秩序地离开校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我们成立了爱诗社社团,每周一次社团活动。在这节课上,社团辅导教师精选经典篇目,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5、各教室内板报都开辟诗园,摘抄每周一诗并配以精美的画面。
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3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优雅内涵的完美诠释。珍惜传统文化,播洒的是根和种子;珍惜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和命脉;珍惜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珍惜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和希望。
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怎么握,不知道算盘怎么打。只知一昧使用网络。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陌生至极
在清朝后期,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期鸦片战争”。当时的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而侵略军一路烧杀淫掠,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园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古代典籍、文物、艺术奇珍,均为无价之宝,蕴藏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尽数。侵略者见到这些眼冒金光,争先恐后地抢劫和破坏。凡能搬动的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各种艺术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动、抢不走的东西,便统统砸碎。最后,为了掩盖其抢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烧毁了传统文化宝箱——圆明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官的腐败、无能,不懂得珍惜传统文化。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出那群肤色与土地一样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唆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在红花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为之欢喜为之忧。
仰望天空,依旧有一片阴霾;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眺望未来,憧憬文化的时代。抬头逝去脸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发下誓言:绝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只要拨开乌云,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那么传统文化将不再从我们手中溜走。
齐心协力,珍惜传统文化。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青春的花朵会开的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4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我们本着“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理念,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和楼道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我校二楼楼道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主要包括“礼仪、诚信、勤学、感恩”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使孩子们随时接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2、校园黑板报上,定期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
结合传统美德,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我校开设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学习与生活中灌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重大传统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课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缘由及其意义,身体力行去做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学雷锋纪念日进行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进行感恩的教育,清明节进行祭奠先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走近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教育与现在教育的有机结合。
3、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堂,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
我校将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
1、读: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诵读经典《弟子规》。诵读时间安排:每天早到校时间以及入校时;将《弟子规》纳入学校课程,上好间周一节课;要求学生在家饭前、睡前要诵读《弟子规》。
2、写: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书法、手抄报,以《弟子规》为内容进行书法练习和手抄报编辑;三年级以上学生要求认真撰写《弟子规》学习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悟。
3、背:以背诵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4、行:制定学生学习生活基本要求即《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发至各班,全体教师率先垂范,带领学生认真践行《弟子规》,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学习《弟子规》首先要求教师的行为要彬彬有礼,上下课学生问好时、发言之中感谢他人或回报掌声时,教师要鞠躬施礼。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也要彬彬有礼,在重大场合、隆重仪式、大会发言、上台领奖,鞠躬施礼要达到90度。上课、下课时要向老师鞠躬敬礼,即是分四步由值日生口令:立:(站起立直)—→礼:(鞠躬施礼达到90度)—→起:(直立起来)—→坐:(坐好)。
5、评: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背诵活动,通过书法比赛、手抄报、朗读比赛、背诵比赛、主题班会、节目表演等活动,使《弟子规》的诵读活动精彩纷呈;根据《弟子规生活力行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使学生自觉认真践行《弟子规》;把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情况作为学生素质评价以及参加各类评优评先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期末,每班将评选出“文明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以《弟子规》教育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对孩子们从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在永锋小学扎根,必将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我校德育教育也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传统文化进校园讲话稿5
一、 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形式和内容丰富而复杂。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不是追求形式的相似,内容的重现,更多的我们要挖掘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张联荣说:“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艺术等学科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要有准确把握,这是传统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不能不看历史背景、不分良莠全盘吸收。”
任何文化、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它们的成功,它们的传承,在于它们传承和弘扬了人类美好而真挚的情感,在于它们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最自然最本真最善良的情感。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第一要义就是传播、弘扬、激发、熏染人类最美好最本真的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教育活动,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胡适、鲁迅、郭沫若等,都是四五岁开始熟读古文经典,这是他们走向大家的起点。”已是耄耋之年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童庆炳说,“孩子15岁之前,应该大量阅读、背诵古文经典,增加积累,其次要从中学做人的道理,最终目的就是传承优秀文化的基因。”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说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有了这些精神内核作为我们的行动纲领,我们的教育行为就有章可循了。
二、 创设潜移默化的文化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处环境都是学校思想的传递,是文化的表达。学校文化环境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和感染着同学,丰富着学生的心灵。
一所学校它最终留给学生的,是他的文化和精神追求,这是流淌在学生生命中的精神血液。学校注重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校园学子,以儒家文化提升学子的文化涵养,打造“和”文化标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反复呈现,如学生每天使用的胸卡,正面是学校的校徽、校名,反面印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写上了注释: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胸卡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每天和这句话打个照面,一定会背出来,渐渐地喜欢这富有内涵又大气蓬勃的话语,渐渐地理解其中的深意,三年的使用,这句话一定会融入孩子的生命历程,奠定他生命的精神底子,使他宏阔大气富有生命的张力。
一走进学校就能看到学校的大电子屏,每天都会播放《弟子规》两则,国学经典诵读两则,温馨提示一则,内容每周一换,一学年可以把《弟子规》全篇播放一遍,三个学年可以学习国学经典名句240句,只要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每天都可以吟诵经典名句,每日照会,一个星期,那些句子基本可以熟读成诵。在每一个句子下方都有译文,也有精华解读,提示每一句句子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久而久之,浸润期间,一定能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诵于口、熟于心、融于德。
学校不仅创设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电子屏,还建设了和字大道、和字校训墙,在学校的大树上悬挂有爱校树牌,许多爱校语录镌刻在爱校树牌上,传播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建设,让学生触目可见,触耳可听,在日日的习读中,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
三、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体系
在中国的学校,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依托课堂,依托学科教学的过程体系,这样才有传统文化的根据地。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核心工作的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学校特别注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连续编印了《国学经典诵读》2册,为学校的语文老师提供了经典诵读的素材。学校还重点使用了由凤凰传媒出版的惠山区主编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共计三册,分三个年级使用,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以这两种教材为主,通过国学诵读课、国学讲坛、国学小先生等方式每天进行国学教学,在不断的积累中,同学们渐渐喜欢上老师的国学课,也惊奇的发现国学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伟大的思想宝库,对大家成长终身有益,读之,记之如饮甘饴。坚持不懈,贯之以三年,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怎么不油然而生呢?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怎么不会日见深厚呢?
不仅仅是语文课,在政治课、历史课、美术课、音乐课上,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阵地,老师们通过专题学习,小组讨论,任务协作等方式,贯穿和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体更详细更直观。
传统文化进校园,这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拯救自己文化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作为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贴近师生的教学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务实创新,传统文化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