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暴雨天气特点
我国暴雨天气特点
夏季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充足,强烈的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急剧上升,形成暴雨。
暖锋降水强度小,不会形成暴雨。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对北方地区影响小,不容易影响到北方内陆。反气旋影响下是晴朗天气。
暴雨常发生的地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发生,但主要出现在东南部地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平均每年暴雨日超过3天,海南、广东、广西东部、福建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云南南部有5~10天,这些地方是我国暴雨多发区;东北、华北、西北东部年暴雨日一般在3天以下,呼和浩特、银川、兰州一线以西地区暴雨极少发生。
但在个别年份,西部地区也会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如,新疆乌鲁木齐1978年6月11日降雨量57.7毫米、2007年7月17日57.4毫米,这两个雨量值也是当月的历史极值,前者还创造了乌鲁木齐年最大日雨量纪录;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因局地强降水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东山镇降水量96.3毫米,超过舟曲县常年8月的降水量,其中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7.3毫米,迭部县代古寺降雨量也达93.8毫米。
暴雨的范围
按照发生范围的大小,暴雨还可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时间短、范围小,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一般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米;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覆盖范围更大,如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持续性暴雨,仅600毫米以上的雨量区就覆盖了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面积在几十万平方千米以上,1991年的江淮流域特大暴雨其覆盖面积也达十几万平方千米。
水灾如何自救逃生
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二、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三、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五、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发生洪灾的自救常识
1.沿河居住或洪水多发区内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洪水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
2.汛期,多听多看天气预报,留心、注意险情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3.要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设定紧急情况下躲险避险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4.一旦发现情况危急,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处。
5.防汛主管部门统一调度时,要服从指令,不得擅自个人行动。
6.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7.被洪水围困时,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遇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框架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土结构的住房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情况危急时,可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