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热点文章 >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 跃瀚

中元节祭拜仪式和烧纸讲究

大家知道,市面上售卖的香有红色、黄色、青色等三种颜色。红色是喜庆时候用的,黄色一般是礼佛时使用的。而青色代表隐晦,开灵做斋事时使用。同时礼佛时一般是三柱香,但是祭祀祖先,一柱香就可以了。祭祀使用的菊花一定要是白菊,寓意思念和怀念。

“包袱”包含纸做的“元宝、衣箱、家具”等,将“包袱”烧了就是把物品送给了祖先。

祭祖禁忌:

祭祀祖先也有一些禁忌和讲究,在祭祀前一定要保持安静,不吵闹,不说不吉利的话;祭祀所用的香烛金银纸“包袱”都要全部燃烧完,才能停止祭祀。

中元节的祭祀物品及相应准备

1、祭祀时间:整个农历七月都被认为是可以祭祀祖先的日子,所以祭祀时间不一定非是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农历七月份的任何一天傍晚都可以;

2、祭祀先人: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请出先人的排位或者先人的画像;

3、祭祀贡品:既然要祭祀祖先,就要准备相应的饭食,祭祀物品以当季食材为主,或者是先人生前比较喜欢的饭食;一般摆放在厅堂正中心,需要摆7道菜,7双碗筷,7副杯碟。

4、祭祀物品:祭祀所需要的物品一般有:香烛、纸钱、素酒、菊花、“包袱”等。

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由家中的长者,以男性为主,点燃香烛进行跪拜和祭席,家中要按照辈分以及长幼次序进行祭拜,祭拜时,要做一些祷告祈求先人护佑晚辈,庇佑家人。

中元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其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的习俗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3
    c
    上一篇:今年中元节是几月几日 下一篇:立秋是2023年时间是几号
    16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