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1)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2)
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3)
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4)
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5)
邱少云—献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6)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学习算术、英语。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1]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爱国人士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篇7)
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时,先是在安邑中学,后来为考上飞行员,又转到离家较远的解州。在解州中学,他被招收为飞行员。
景海鹏的母亲王珍玲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儿子初中升高中,因为中考成绩不错,海鹏被解州中学录取。解州中学离家三十多公里,当时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海鹏要到解州中学上学,就必须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钱!”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让海鹏去离家比较近的安邑中学。安邑离家近,可以不时地回家来吃饭,还可带上干粮在学校吃。”
“海鹏很听话,在安邑上了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来说服我们,坚持要去解州。后来看说服不了我们,就自己拿上行李,头也不回走着去了解州。当时还下着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鹏知道家里紧张,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家,他不是选择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车的同学顺路车。现在想来,不是去解州,海鹏就不会选上飞行员。而不是飞行员,也就根本没有当航天员的机遇。”
话很少、特懂事、很要强、有主见。这是表兄杨海泉对景海鹏的评价。杨海泉比景海鹏大一岁,两人不仅是姑舅关系的表兄弟,还是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玩伴。杨海泉如今是东杨家卓村的人物,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酿造厂,有好几部汽车。但提起表弟,杨海泉却满脸都是佩服,念叨海鹏从小就是他俩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