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

| 新华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

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而又实用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把一张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有的利用视频片断,有的利用歌曲作为开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突出重点、难点。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每位老师处理的很恰当,注重了基础知识的的掌握,设计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感,照顾了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突出重难点问题。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一层一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3、注重语言的过渡。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所有老师上课感觉像朋友之间的友好交谈,还有的老师过渡语说得非常好,使环节之间的衔接显得很流畅。

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地 积极性。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三、高效使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资源延伸课外知识、拓展思维。

在这次历史优质课评选中,许多老师的视频运用很到位。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方式补充了大量的史料,然后以这些史料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学到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即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又大大开扩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四、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通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上起课来兴趣更浓,劲头更高。恰当地运用好激励语,对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在这两天的听课中优秀课的共同特点。

1、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

3、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4、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后盾,素材丰富,课堂充实。

六、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2、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自学新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按照“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课改实验,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将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结合起来,做到不预习不上课,加强教学设计,特别是教学的情景设计。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严密而灵活的施教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做及时的评价,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和认知的兴趣,恰如其分地点拨与学生主动尝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结合。

3、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方法、教规律,精心钻研教材、精心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板书、精心练习和作业。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进行自学的问题,不要用小组学习代替;小组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代替;自学或小组学习解决不了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教师要讲、导、拨、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有利于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这次听课,我收获很多,清楚了如今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教学思路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2

为促进初中历史课改经验交流,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在渤海中学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聆听了渤海中学贾荣艳老师和高保新老师的两堂示范课,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创造高效课堂不亚于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分秒必争。要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位教师都采用学案式的教学方式,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采用印发学案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学案设计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获平台等环节,课件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又紧扣教材重难点丰富了课堂内容。高保新老师的《蒸汽时代》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三个自主学习问题,每个自主学习后紧接着设计三个思考探究问题,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做了大量课前的准备工作。

巧思妙引,化难为易

有创意的引导,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大清国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洋务运动内容是重点,这一环节贾老师具体划分了四个药方,同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利用根基腐烂的大树嫁接苹果的漫画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谓是教学设计的巧思。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工业革命,诱发学生内在的知识潜能,可谓是教学的妙引。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此次两位老师都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学习大事,必作于细

做于细,首要的一点就是抓具体。教学过程是有诸多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课堂就是抓具体。具体了才能突破,具体了才能深入,具体了才能落实。贾荣艳老师在《洋务运动》学案中设计了学法导航提出了内容、方法、要求、时间,可见对课堂做了细致的研备,高保新老师《蒸汽时代》一课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机一环节是特别强调了“改良”两字并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写法,可见老师对考点易错点把握精准,细致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观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听课学习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的学习、反思的热情一直都受鼓舞于老师的高超教学技能和细致的教学思路,张弛有度、开合有法,我将以今日之所学为我将来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3

从9月8号开始,我在杭州__中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是非常重要。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虽然这么说,但是刚得知自己被分配到__中学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因为听一些师兄、师姐说过在杭州实习的话讲课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不受重视,可能学不到什么,而且__中学又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学校,可能对实习生会不屑一顾。

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我的一切顾虑都慢慢消失啦。负责历史系实习的是___老师,他曾经来过我们学校做讲座,很有学识,是高中历史特级教师,对我们非常照顾,而我的班主任和教学指导老师是同一个人——___老师,她也是我的学长___的知道老师,已经任教十多年,经验丰富,教学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她的个性我很喜欢,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会严厉的指出我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觉得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那还是来说说说我的三个月的实习吧!

这三个月是我过得最充实,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这段日子里,我终于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明白了要做好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段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日子。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中秋节放假回来,9月17号,星期二,早上第一节课,我是我们小组第一个讲课的人,紧张的不得了。讲课的内容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讲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只记得我讲的满头大汗,前言不搭后语,学生一直都很迷茫的看着我,我都快紧张死了,离下课还有5分钟左右我就讲完了,是指导老师替我解的围。课后,她先鼓励了我一番,说我教态还好的,做老师的推翻还是有的,等等,最后她说我课上有几个知识点讲错了,这是最不应该的,然后……我都没怎么听到啦,可以说是迷茫的第一节课。

这也让我深刻的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有些知识点之际都没有掌握好,怎么将给学生听呢?于是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前,我都认真的备课,知识点都一一查清,不容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随着慢慢的历练,一课一课的磨练,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可以和学生轻松的谈笑风生了,到最后一节课,我依依不舍的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是我在教师舞台第一次短暂的谢幕,我知道以后还会遇到很多可爱的学生,但是,他们——我所有教过的学生,见证了我一步步从幼稚慢慢的成长,他们也是我人生中的老师,叫我怎么学着做一个好老师……

出来踏上讲台的喜悦,另外让我终生难忘的就是军训。虽然__中学这个实习点以前也是有的,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经历军训的。由于这次实习改革,原来都是十一放假以后再去的,总共两个月,现在是9月8号就开始了,而__中学的高一学生军训安排在9月22日。所以我们就跟随班主任带着学生去军训了。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4

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下面谈谈我对初中历史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教师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行,爱一行”。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

三、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

五、更新教育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后进的学生,老师要关心和爱护,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六、加强自身学习、自我修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践行诚信教育,终身学习的要求,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6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7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三、 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20__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__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有关历史的心得感受篇8

为提高自身的管理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经营和现代管理意识,促使在工作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我从20__年_月开始参加了杭州年代学校开设的国际工商管理班的学习。在一年时间里,通过到杭州面授和课后的温习与自学,先后学习了市场实务、企业战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等课程,掌握了解了国际工商管理的主要知识,使自己在工作和管理上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年来,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本人能尽可能的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与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以前主要停留在本职工作和本部门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对管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还有更新的提法“知本经济”时代,因此学习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企业都至关重要,而且非常之必要。企业和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增强竞争能力。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对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管理培训,全面普及管理知识,一部分人通过培训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为本单位提供全面的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解决方案,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虽然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但是通过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执政能力。像我们街道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年纳税超亿元以上,如何引导企业创优做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执政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要制定好发展战略,战略制定好后,主要是在管理上贯彻执行,当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支持经营的决定,因而战术性的意义较大,企业的管理有执行和决策两部分,工作不外乎就是想和做,想是决策,而做就是执行。像客户订单的承接、采购、验收、付款、出货、收款、记帐等一系列活动都是执行过程,“执行管理”就是我们对各项交易做记录、分析应用,并设法提升其效益的活动,因此,执行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决策,没有制度,而是决策、制度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各企业、企业各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而且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随着层面的增加偏离程度越远。制度不能很好贯彻,管理有很多不规范行为,考核制度滞后,不能完全监控企业的行为,更不能达到事前稽核的功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如何引导启发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执行能力,以达到执行的规范与快速。像可以用erp来整合企业的职能,使企业需要它的协助来使交易和数据管理都上轨道,提高执行速度,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竞争力,还可以用erp来提升决策管理的能力。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考虑。在执行方面,是可以直接寻求erp的协助的,只要把数据整理清楚,把单据内容正确地录入,erp的整合功能自然可以替企业带来省力、正确、及时等自动化的好处。若学习了足够正确的观念,erp还可将许多“事后”的管理工作提前为“事前”的管理,因而强化了事前稽核的功能。

在学习中,同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希望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予以提高、改善。

一是适当增加导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可以说,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的学员基本上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的。虽然,参加的学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形给学员的知识消化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是创新学习的方式。由于参加高级工商管理的学员来自全省各地,统一到杭州参加一定时间的面授,无可非议,但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是非脱产学员,身后还有大量的工作。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是摆在杭州以外的学员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可以采用远程网络教育的方法来实施,这样既可以解决学员赴杭来去匆匆的“赶集”之难,又可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是选用教材应更符合实际。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的课程,选用的是香港的教材。由于香港与大陆的文化差异,有些教材、作业题的词语在阅读上难以理解,无形给学员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应该把香港的教材与大陆的教材进行统一修编,更有利于学员的理解与消化。四是加强实践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不定期的组织学员进行研讨交流,加强学员之间的友谊,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2
    c
    上一篇:创新社会实践心得 下一篇:团课心得的感悟1000字
    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