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

| 新华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1

20_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应该从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五个方面着手。

护绿色,生态兴。在经济腾飞的时代,需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人们在乡村振兴中获幸福感、归属感。利用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依托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结合现状和规划,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凸显“水美乡村”这一核心理念。保护传统生态,以人为本,双治双添(治水治岸、添绿添景),从而打造环境优美且具有独特风格的田园景观,使百姓拥有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保特色,文化兴。村庄风貌可通过接触年长老人,深挖历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依党建,组织兴。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要强化党建引领、建好基层组织。支部建强了,才能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动全村人拧成一股绳。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做好基层党总支工作,积极学习新思想,与时俱进。

重环保,产业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现阶段我们有些农村产业结构落后,散乱污企业较多,下一步配合政府积极引入高端企业,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党性,人才兴。建立健全村级的“双培养”机制“把党小组长选拔成村民组长、把村民组长培养成党小组长”,逐步实现村民组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利用远程教育的平台以及学习强国APP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拓展性、多样性。利用鲈乡大讲堂等活动培训,吸引新农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2

一、政策保障,惠农助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完善农业政策。建议如下: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政策实施进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三变”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

二、生态宜居,绿色崛起

“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细致。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四是确保公共安全,

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科学治理,激发活力

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辐射效应,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3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4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5

前不久,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引发了广泛的“家乡”热潮,剧中以医疗、旅游、教育、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为主线介绍了当下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最朴素的美好生活写照。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_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好“两个五年”计划转折的衔接,基层干部要用“兴”为家乡“谋”好发展。

“兴”医疗,为家乡百姓“谋”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我用老家的蒲公英就好,不用手术”到“家乡的蒲公英算是保住了”的过渡,最真实地表达当下医疗保障的发展。偏方虽偏,但是基层干部的觉悟不能偏,应时刻把百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普及医疗政策,少花钱、看好病、解担忧,提高百姓医疗保障就是提高百姓的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酒足饭饱才有力气干活”,“人民健康才能加强祖国建设”,只有全方位提高医疗保障,才能保住家乡的“蒲公英”。

“兴”旅游,为家乡百姓“谋”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应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景带人、以景创收,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全民小康、全面小康。以“十三五”规划收官,向“十四五”规划迈进的热血,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永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让水更绿、让山更青,抓住时代发展的“黄金期”,时刻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兴”教育,为家乡百姓“谋”人才

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影片中“二加二等于掰”这个梗多次出现,等于八的当上了家乡村长,等于六的当上了家乡书记,虽然小时候算术答案并不正确,但是教育给他们带来的选择却是正确的。人才的培养能够提升基层建设,加快祖国的发展。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是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造福人民。

“兴”生态,为家乡百姓“谋”环境

“好好学本事,回来让这里变个样子”来自影片中高妈妈寄托给自己学生的希望,电影中这名学生应该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缩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窝上”,“黄土”是一个心结,更是一个承诺,一个改变生态环境的承诺。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基层干部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为百姓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6

随着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以“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为重点的农村工作格局一去不复返,致使部份乡镇干部工作突然失去了重心,颇有茫然失措之感。这种感觉通过近几年的“磨合”,现在演变成了“习惯和自然”,不少乡镇干部认为现在的农村工作本来就这个样子。于是,一些乡镇干部显得很“冷静”,认为现在农村工作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只要把“摊摊守好了就行”,“不图有功只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年终检查能过关就“万事大吉”。一些乡镇干部显得很“浮躁”,总是把乡镇工作的辛苦、条件的艰苦、待遇的微薄等与县级部门舒适的条件、丰厚的待遇、轻松的工作相比,厌倦情绪严重,乐于开“通学”、精于搞“勾兑”、勤于讲“吃喝”、急于跑“调动”,“人在曹营心在汉”,得过且过、工作敷衍塞责。一些乡镇干部显得很“轻松”,工作是“副业”是“鸡肋”,上班报到“点个卯”,借口找完要请假,迷于二职业,忙于家务事。

村社一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不高。一是经济待遇低,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还要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除去工作上的必要开支(坐摩托、打手机),收入甚微,远不能靠此养家糊口,工作失去了经济动力。二是政治上难成长,目前村社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干好干环都只能是个村社干部(这些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工作失去了政治动力。三是事务太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再加之众多的家务事缠身,工作只能忙里偷闲,有所“选择和侧重”。四是干事太难,要兴办公益事业,对上项目“难争取”,对下“会难开、事难议、款难筹”;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手中无权包包无钱。

以上问题在农村较为普遍,大多数农村工作者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惊。我长期在机关工作,对这些问题很敏感,常常感到忧虑和担心。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带来很严重后果:一是影响党的形象,一个政党的形象是无数个干部形象的总和,干部形象不好,自然就会影响到政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二是损伤群众利益,干部不关注民生,不亲民爱民,党的惠农政策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群众利益就得不保障。三是影响农村发展,干部不用心想事、不用心谋事、不用心干事,农村事业就得不到健康发展。四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感情,群众诉求就得不到表达和解决,社会就难稳定,和谐就难实现。

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低层次讲,涉及到待遇、制度、管理、作风等问题;从高层次讲,涉及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念与宗旨等问题。

上面这些问题,上级领导已经看得清清楚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也出台了很多。但为什么到了基层效果就不好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基层执行力不强,二是干部教育管理有待加强。

我经常对干部讲,基层工作不需要大家别出心裁创多少新,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承度,上级组织通过文件、会议、指导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了,对基层工作者来说,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就是本事、就是能力、就是成绩。

基层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管理者的问题,也有被管理者的问题。但我认为主要出在管理者身上。有的管理者不能身体力行,起不到榜样作用,“腰板不硬莫法打铁”;有的管理者怕得罪人,怕丢选票,一味地当“好好先生”;有的管理者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执行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口;有的管理者没有责任感事业心,本身就疏于管理,当然就无法谈执行力了。

在干部的教育管理方面,我认为应该注重两个问题。

一是提高干部的素质。重点是抓学习。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工作,是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包括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必须勇敢面对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但大多数干部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新情况、新科技、新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每一位干部都应该主动学习,但大多数干部无动于衷,没有养成自觉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更有甚者对党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也知之不多,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

二是加强干部管理。重点是管思想、纪律和作风。管思想主要是解决认识、态度问题,要真正树立“为民”理念,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热爱农村工作,对群众要有真感情。管纪律主要是杜绝“缺岗、空岗、走读”现象,要让老百姓在村里能看到干部,到乡镇能找到干部,这是最起码的,乡镇干部如果“静不下来、沉不下去”,工作肯定做不好,群众肯定有意见。当然,乡镇干部并不是天天都有事情要做,没有事情做时,就应该坐在办公室学习,学习也是工作。管作风主要是解决对群众的“感情”和“吃苦”两大问题。一个基层干部如果不愿意与群众接触、交流,不能成为群众的朋友,那就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良好的作风是用腿走出来的。我一直要求每位干部每月要“走百里路、进百家门、了百家情”就是缘于这个道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干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群众,从而密切干群关系,一方面可以让干部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7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关于乡村的心得体会篇8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2
    c
    上一篇:读西游记心得500字左右 下一篇:读西游记的心得500字
    18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