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人学习心得
最美铁路人学习心得篇1
他,一周4次驾驶高铁动车组往返于哈尔滨和大连之间。下班后,又要驻守高铁信息台,为司机传递运行信息。之后还要赶到哈尔滨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给上百名学员讲解动车组驾驶课程。
他叫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高铁驾驶证编号为“007”。
46岁的邢云堂,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奇。24年来,他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多圈。
1991年,18岁的邢云堂怀揣开火车的梦想,考入原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内燃机车乘务专业。4年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2007年,邢云堂通过动车组司机选拔,参加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的封闭式学习,一年后,他如愿成为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
黑龙江省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动车运行时,车头卷起的积雪如同一条雪龙涌来,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没有经验,邢云堂自主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这一世界难题。
2012年1月,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面对没有高寒高铁驾驶标准,缺少应急处理经验等诸多难题,邢云堂在2月份低温试验中,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时段,驾驶动车组在哈尔滨西至德惠间无数次“转圈”跑,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各种珍贵数据。
邢云堂主持编写了《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哈大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380型动车组故障处理指导书》等教材,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必修书目。
哈牡高铁开通后,39处隧道镶嵌在林海雪原上,积雪反射的强光异常刺眼,容易造成动车组司机进入隧道后瞬间“失明”。邢云堂科学制作风险提示,消除了这安全隐患。
在外人眼里,邢云堂是个闷葫芦。可一聊到动车组,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高铁的车型、原产公司、性能特点如数家珍。
2016年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头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等难题,完善了“冰雪天气动车组操纵注意事项及行车办法”等资料;开发安全风险提示APP手机软件,制定哈佳铁路站台停车对标方案,让站台过长停车难对标问题迎刃而解;他创新教学方式,把机车操作违章作业项点以动画方式呈现,通过微信平台推广,让枯燥的教学易于接受,得到学员好评。
如今,黑龙江的高铁里程已达1022公里,高寒高铁司机数量亟待补充,邢云堂成了“总教头”,黑龙江省80%的高铁司机都是他的学生。
最美铁路人学习心得篇2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新设备、新知识、动车组驾驶新技术等等一切涉及高铁的领域,对已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铁路局来说都是一场新考验,其中,组建高铁司机队伍、培养高铁司机成为哈局圆梦高铁的首要问题。紧急关头,邢云堂与其他19名技术业务精湛、理论基础扎实的司机临危受命,作为动车预备司机,来到了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并成为哈局第一批动车组司机,驾驶着一列列崭新的CRH5型动车组,奔驰在广阔的龙江大地上。
哈局高铁建成初期使用的是CRH5型动车组,这种俗称“子弹头”的动车组,给机车乘务员对标停车带来了挑战。为练就“一把闸”零“对标”停车技术,邢云堂根据每个车站的站场情况,选择列车停车标附近比较固定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把停车过程中看不见的实际停车标,变成能够看得见的“代用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邢云堂不但自己熟练掌握了这种“对标”方法,还将这个方法整理成文字资料,提供给其他司机参考学习,圈内人更是送给邢云堂一个“神闸”的雅号。
在近20年的机车乘务工作中,邢云堂一直保持着谦虚诚恳的态度。无论在家还是在待乘公寓,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把《技规》《乘务员应知应会》等书籍拿出来翻看。各种规章、制度类资料,凡与机车乘务工作有关的,他本本通读通背、样样融会贯通。
几年来,邢云堂不仅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还手把手教授同事驾驶操作技术和故障快速处理方法,他带过的徒弟数不过来。在一次全路机务系统机车运用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他的徒弟马宏伟和许斌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神经衰弱、胃病、肠炎是几乎所有机车乘务员的通病。特别是东北的高寒天气下,由于久坐加之饮食不规律,很多乘务员患上了痔疮,邢云堂也不例外。2012年4月,哈大联调联试开始时,正赶上邢云堂犯了很严重的痔疮。他在长春一待就是半个多月,白天担当动检车的值乘任务,晚上认真总结一天的试验情况,并针对第二天的任务制定制动距离方案表、日运行方案表等,凌晨5点多再次踏上值乘动检车的征程。病痛折磨中,他没有一刻放弃工作。在哈局高铁运营之初,超常规的工作使邢云堂体力严重透支,但为了高铁能够按期开通运营,他默默地奉献着、顽强地拼搏着。几个月下来,体重下降了20多斤。
参加工作18年来,邢云堂始终在急难险重的岗位工作。目前他已成为我国铁路机务系统内,能够驾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和350公里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全能型”司机。即使在诸多耀眼荣誉加身的今天,他依然谦虚如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践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最美铁路人学习心得篇3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者,在20__年春运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__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邢云堂就是其中一位。
奋斗不止的追梦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行内传说级人物邢云堂,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误差不超过20厘米,安全驾驶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几岁时,第一次见到火车就对它情有独钟,怀揣着开火车的梦想,考进了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圆了童年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他始终相信,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钻研,追随时代的步伐一路向前。在追梦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从一开始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今天的高铁动车组,跨越了一道道坎坷,经历了一个个考验,哪怕前方风雨兼程,依旧初心不改。
满怀憧憬,奋力追梦。梦想催使着他不断的前行,2007年,34岁的邢云堂被选派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高铁理论知识,这也将开启了他的新的追梦路。追求梦想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一路布满了荆棘,他并没有放弃,依旧迎着风勇敢的奔跑。2008年,哈尔滨铁路局首次开行进京动车组列车,他忠于自己的岗位,敢于担当,坐在驾驶室,手握操纵手柄,踏上了新的寻梦之路。2012年,迎来了我国第一条高寒高铁动车组联调联试,新线路、新接触网、新型号、新车体,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他日夜都奋战于自己的岗位上,凭借自己多年的驾驶经验和不断的钻研学习,克服高铁在极寒天气运行的困难,同时也收集了高铁在极寒天气下运行的珍贵数据。他敢于探索创新,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解决了动车组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的世界级难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邢云堂已经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不负年华,实现自我,创造了价值。我们要将这种美德传承下来,在交通强国的伟业中当好先锋,用实际行动铸就铁路的辉煌。
最美铁路人学习心得篇4
孟照林,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曾获山东省首席技师、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说起孟照林,铁路业内人士无不挑起大拇指,“他是我们的榜样,有着点子大王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创效带头人。”对于出生在青岛本地农村的孟照林来说,出身寒门是磨练他意志的一笔财富,并以“吃苦耐劳是本色、勤奋好学是习惯”的韧性,不断摄取知识的养分。1998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青岛西车务段黄岛站,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从车号员、调度员再到值班站长,他在车站一干就是21年。
他善于总结和分析问题。他不是一个死读书和读死书的人,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规章与业务知识的累积和现场工作经验的融合,让他在分析和总结中,找到这种关系在纵向与横向联系的结合部,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他以黄岛站调度室团队为核心,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他的“加强站港联系,突出装卸组织,避免交叉干扰,挖掘运输潜能”24字工作法在济南局集团公司各疏港车站广泛运用,促进了运输潜力的释放。
他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调车效率低下,影响货运增量的瓶颈的问题。他提出的调整调车机作业区域和作业办法、增设机车走行线、改造小汽车装车线等提升效率效益的金点子和工作室提出的15项合理化建议均获得立项实施,促使黄岛站装车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日均装车2015年2500车、2017年2700车、2019年超3000车的阶梯式增长。
他审时度势,关键时刻显担当。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给铁路运输带来冲击。有着丰富运输组织经验的孟照林敏锐地察觉到,利用握旅客出行减少、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全力以赴稳货补客。他下沉一线、关口前移,主动寻找货源,把因受疫情公路运输受阻的各地大宗货源,成功实现公转铁。为满足多地企业复工复产需求,他每天在线上组织港口、铁路物流园、货主开货源计划合编会,精准掌握客户运输需求和港口货源到达动态,为重点企业提供“船舶优先停靠、货物优先装车、列车优先发车”的快速物流服务。1至2月份,董家口南站发送货物355万吨,实现运输收入2.8亿元,装车数占到了济南局集团公司货运总量的7.5%。
孟照林总能够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化变量为增量,实现工作效益的稳步提升。和他工作多年的同事们都经历过,每遇困境,孟照林都能够想出良策进行应对,因此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并被冠以点子大王的称号。其实他的每一个点子都不是信手拈来,或是脑洞大开凭空杜撰的,每一个点子背后,都是他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是他对市场形势的精准预见,是他对时机变换的准确把握。
21年的蹉跎岁月,孟照林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上领导岗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货运吞吐量持续稳步提升。而这些还不是孟照林的最终目标,因为他的目光已经转向了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亿吨的运输体量。此时他的脑海里早已经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运输蓝图,他谋划着工作实施的顺序、步骤、侧重点,能否继续采取优化布局,或是利用现有资源巧妙腾挪的方式进行接盘,这就需要让我们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