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

| 新华

写心得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等。这里分享一些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下载,供大家写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参考。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

阅读了郑金洲博士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定势,他认为个人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因为,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研究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据此,作者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

对比自己以前一提起研究,就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总认为这是专家的事情,自己上好课么就行了。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写过就算完事,而没有从根本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一批批的毕业,但问题、我一切依旧。现在我明白,应该是问题出现了,把它作为起点,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那样才会进步。而成果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种,并不需要长篇的学术论文,“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其实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育日志”这种研究方式中还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三种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来展现的话,我想我不会再为写长篇大论而感到头疼,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更多地反思,帮助我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然而要使自己不断成长,我清醒的认识到并非写一些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学案例就认为自己在真正研究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要让自己学会反思,提炼出有效的方法,再进行实践。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参与,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会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找出自己的困惑。

研究中要找问题。选择一个我们在教育学生当中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如:低年级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对问题的选择要小、实、活。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课题的内涵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只有不断为之努力,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2

爱《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可以使我们懂得尊老爱幼的法则,可以让我们学会文明礼节,可以让我们和同学友好相处。

《爱的教育》,主要写的是小学生安利柯与一些伙伴、一些老师、一些家人和祖国产生的爱的故事。小学生安利柯并用日记的`形式,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使无数的孩子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为父着想》,许利亚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安利柯的同班同学。许利亚家生活比较艰苦,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靠许利亚的父亲一人上班赚钱。父亲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要在铁路上工作,夜晚还要在家用正楷字抄名册,500条才能赚3元钱。有一次许利亚看到了,就想了一个主意:我一定要帮父亲。于是他趁父亲睡了的时候,偷偷起床帮父亲抄名册,一直抄到深夜3点才迟迟入睡。第二天父亲起来数名册的时候,看到昨夜抄的名册有多了许多,可高兴了!但他却不知道是谁帮他抄的。许利亚也没有告诉父亲。许利亚白天上课,晚上帮父亲抄名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个月。最后还是被父亲发现了,但父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医院的天使》、《病中的老师》和《遇险的船》都是感人的文章。

《爱的教育》里,也有许多让人感到可爱的文章,例如:《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吃饭的时候特别可爱。有人拿了两个勺子吃;有人直接用手抓着吃;还有人将豆子一粒一粒的装进口袋里,更可爱的人用小围裙包住豆子再捏成糨糊。特别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出神的看着苍蝇飞。孩子们吃完了饭,便在院中玩。有的玩游戏,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听老师讲故事……《可怜的盲童》、《学校的女老师们》和《侠义的行为》都是写的比较可爱的。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许多好词好句好段:沉甸甸、川流不息、叽叽咕咕、洋溢、乱哄哄、哇哇大哭、寒喧。我巴不得早点儿用上这些崭新的本子,更巴不得早点儿看到那些久别的同学,于是,我的脚步不禁快了起来。

《爱的教育》我爱你!我感谢你!谢谢你给我带来了这么的多爱的知识。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3

寒假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4

我的女儿_今年x岁半了,是_区实验小学x年级x班的学生,她目前成绩算比较优秀,兴趣爱好也较广泛,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辛苦教育和耐心指导,在此,我对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1、兴趣爱好方面积极引导但不强迫:_目前的课外兴趣班主要有画画和钢琴,在她的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我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引导。她学钢琴前我曾征求过她的意见,当时她并不愿意学,我也没有强迫她。她快x岁的时候,我给她看了一部电影《_钢琴师》,她看到_钢琴师的精彩演奏、诙谐表演,心动了,主动要求要去学钢琴,而且直到现在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生活方面宠爱但不溺爱: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要求她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3、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多表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鼓励,与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_学习画画至今已快x年了,前x年学的是水粉画,画得很不错,曾经代表青少年宫参加_校园绘画比赛,当时她是青少年宫参赛年龄最小的一位,取得了少儿组x等奖。今年x月,她开始学素描,素描难度大很多,刚开始的时候握笔的姿势总不对,排线也不知道从哪下手,以前的优势没有了,自己对画画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她曾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学画画了。”我对画画一窍不通,但我不想孩子半途而废,我就自己在网上找视频看,每次她画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陪着她,用自己在视频里看到的方法耐心地教她,有时候带她一起边看视频边画,她进步很快,现在每次交的作业画老师都说很棒,她的兴趣又恢复了。

4、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配合老师及时解决。

5、再有就是要坚持原则不放:做家长的要把握大方向,配合老师搞好学生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不要娇惯她(他)们,让她(他)们从小学会独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她(他)们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准备明天上课的书籍等等。

6、还有就是家长要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谈,做孩子的好朋友,课余时间要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耍,不能总是“高压态势”。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能与各位家长多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各自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个美好的童年。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5

与学生打交道,就如同与敌人作战,需要与敌人斗智斗勇,不停地与敌人周旋。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更需教师不断的出新招,让学生摸不清自己的出牌规律。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所限,数学学习不得不附加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但是这对于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人而言是非常苦恼的。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将作业安排在课后,很多同学总是会不自觉的抄答案上交上来,教师在批作业的时候很容易被欺骗,总感觉自己的学生还是学得很好的,但事实上,每逢考试就会傻眼!原因很简单,教师的作业都是安排在课后,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本来就听不懂,课后又贪玩,不懂也不问,拿到作业以后为了应付教师,只能是等着优等生完成以后再把他们的作业本子拿过来抄一遍就万事大吉。其实很多教师都清楚,尽管作业里面全都是红勾勾,自己感觉教学效果优良,但那都只是在自欺欺人!作业更本就没有把最真实的情况反馈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教育质量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了。对于我个人而言,课前五分钟当堂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我跟绝大多数数学教师一样,也一直在为学生抄作业的严重现象感到不满,但又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解决的方案。直到上学期临近期末才突然想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但是一节课时间又只有四十五分钟,怎么办呢?那几只能严格限制时间了——每次。

作业都在课堂上完成,而且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只能布置相对基础的题了。我想,虽然这种方法限制了作业的.难度,但是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但又不喜欢学习数学,贪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至少可以帮助他巩固好基础性的知识要点。

当然,为了在避免差生吃到撑,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也可以适当的分组完成作业,优生的作业在差生的难度上加一个档次。

总的来说,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时间的沉淀的。当然,为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更不可以坐以待毙,必须与学生“斗争”到底,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6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

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

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班_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

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__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反思三: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7

今天上午一个女孩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手机,我看到后制止她。女孩并没停下发微信,她不搭理我的举动让我很意外。

她平时很听话的呀!

等她发完了,解释道,我爸爸妈妈昨晚吵架了,爸爸走了,妈妈心口气痛了,我喊爸爸回来带妈妈去三医院看看。

我听了大惊,什么情况?

女孩又说,昨晚我妈妈一夜没睡。早上爸爸都还没有回来。我给妈妈发微信问妈妈好点没有,给爸爸发微信要他赶紧回来。

信息量太大了、、、

其他小朋友有点不知所措。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的说,听不懂她说什么。如此这般,我也不便说什么。

后来我看见这个女孩仍在不间断地发微信。还去卫生间打电话给她爸,问你走到哪儿嘛?你回来没有嘛?催她爸爸回来。

天啦!她只有7岁啊!平时沉默寡言,默默无声。因为来自乡镇,还被其他同学嘲笑。

我一面觉得这个女孩太懂事了,一面心里也百般感慨!

小小年纪就会体贴父母,真好啊!我乘机还教育其他小朋友要向她学习。要学会心疼父母。

不过,暗地我心里颇有感叹。我并不赞成小小年纪就太懂事了!过度关注父母的关系。我还是认为这父母太不靠谱了!吵架就吵嘛,家家都有争吵的时候,为啥一言不合爸爸要离家出走呢?

要知道爸爸是家里的主心骨呢!妈妈也不坚强,他走就走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何必哭哭啼啼一夜不眠?在如今这个社会里,谁离开谁都是可以活的嘛!最不喜欢的是妈妈将夫妻关系的紧张焦虑情绪带给了孩子。这太不好了!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了不安,恐慌,痛苦。本能地害怕失去父母,必然使得孩子也异常紧张焦虑了!

唉唉…老实说我非常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我不希望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过多地把他的生活重点放在了父母关系上,关注着父母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一点闪失。

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

父母的关系好与不好,都不应该传染给孩子。

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啊!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8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终生学习的思想和观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日益成为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通过学习,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书中第三章:教师执教中的法律问题给我的教育教学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们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利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26条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节能自由的尊重。”很明显,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定,无论是作为人的学生,还是作为人的教师,被尊重的权利是由于其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七职业范畴内,更应从教育目的出发,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没有任何可能在选择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寻找尊重或不尊重学生的理由。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二、受教育权的发展

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教育法治实践中经历和将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社会,受教育权愈来愈多地被人们认识到了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了它应当属于人本身应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的重要意义。依法规定和保证受教育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并表现在想追求学习权发展、向报章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发展的态势。

学习权是基于现代社会对受教育权的新认识而对受教育权的一种新的表述,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受教育权主体的利益。

如果社会的不平等阻碍着明天社会的前进,教育策略就必须做出鉴定的努力,更广泛地传播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做出了法律规定,以依法报章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我们所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不是以教师与学生占有只是多少的相对关系为前的,也不是以学生是否具有超越性和是否可能成为教育者为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利,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虽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法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永无止境。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9

“高原现象”初识这个词还是在一次学校例会上,当时笑曰:在我身上也开始出现了“高原现象”,终于找到了教学水平不再进步的原因了。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好学,且接受能力比较强的人。教学上,我更是时时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至教书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这并不是因为我没有去找,而是一直都没有找到。不同的课型,我会运用不同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们时时有学习的兴趣,我总是变换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同一类型的课文,很少用同样的方法。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笨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容你想不想提高,每每都会有人提醒你:你差不多了,年轻人才应该有更大的进步,年轻人才应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的未来应该是年轻人的。于是,我告诉自己,你可以了,教学水平就这样了,再想提高也难了;于是,我摆起老教师的架子,真的以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了得了;于是,我在原地踏起步子,还时时处于飞跃的梦幻中。也许正是这个“年轻人”,才会让我在潜意识中犯有“高原现象”罢。

看看专家的分析:

学习是一个过程,经历从开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高原期以及再次提高阶段的循环往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经历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二境界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高原阶段。

高原现象并非是极限,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突破这一关,我们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我们就更没有临阵脱逃的理由了。

学生们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的高原现象,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高原现象呢?而我们教学上的高原现象,往往与我们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与高原现象成正比。

在看完专家的分析后,我茅塞顿开:这高原现象,其实就是我自己找来的,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年龄,在教学上,就永远不会有高原现象。即使有了,我们也可以克服高原现象,创造“第二次呼吸”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0

自从女儿降临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担任着全职妈妈的这个角色。然而,我也面临着一项坚巨的工程,那就是对女儿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心得:

一、多给孩子行动上的鼓励,每当孩子成绩有滑落的时候,我会经常告诉她,态度决定一切。

二、当孩子每做一件事,只要是她尽力了,我就会给她肯定和表扬,要善于和孩子用心去沟通,要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知道孩子的想法。适时对孩子的错误想法进行疏通,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三、在品格和性格方面,多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多一些信任。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接触陌生人,从而懂得怎么样和别人相处。

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和责任心。我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只要孩子有了好习惯,孩子将会受益终生。

五、不管孩子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苦闷或疑惑,我都会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帮助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必要时也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慢慢的孩子就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点心得,相信孩子在我们的关注中,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1

第一天踏入幼儿园的我们,感觉是那么的陌生,生疏的帮着指导老师做事,生怕自己做不好。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很想去亲近他们,但额不知道该怎么去与他们交流,他们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三个新老师,感觉和他们好有距离。可能我们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这样接触把,有点手忙脚乱的。在幼儿园忙活了一天的我们,回到寝室就只想倒床就睡了。

三周的见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老师,其他老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我这次到幼儿园见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

刚开始见习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看到他们有饭菜吃不完或是不想吃的时候,我就会去喂他们或是跟他们说让他们不要吃了。他们不会脱,穿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去帮助他们脱,穿衣服。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后,我明白了我的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孩子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一块玩。他们从不会藏着,掩着,也不会藏着掩着,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会有任何烦恼。我每天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做操,他们是那么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我很庆幸能够和省一幼中二班的宝贝们和三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而三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二班的宝贝们都非常的懂事,非常的棒。他们会在你擦桌子,洗碗的时候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老师,你辛苦了。”在你为他们添菜打饭的时候,会说“谢谢,老师”。虽然只是简短的语句,但这些话却暖到了我的心里,感觉就像吃了蜜似的,甜甜的,暖暖的。我知道这里面包含了他们对我的喜爱。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我们见习的最后一天,他们知道我们要走了,便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我舍不得你走,你不走好不好啊,我真的舍不得。”真是暖到我心里去了,但是听到宝贝说这些话我心里酸酸的,其实我也好舍不得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

省一幼中二班的宝贝们,老师会记得你们的,会很想你们的。是你们让我有了那种作为老师的成功的成就感,他们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也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你们让我更加热爱幼师这个职业了。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2

为期一天的中考培训会上,首先徐悟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试卷点评示范课,这节课后我深深反思,我们对试卷讲评课一定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坏习惯,先让学生自己纠错,小组合作纠错,最后才是师生共同纠错,对典型题目要进行针对性训练,要建立错题集,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查缺补漏的作用。接着吴世娥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一轮复习课,这节课以纠错为主线,复习的形式新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复习效果明显,值得我们今后必须学习。王昌奎老师的专题复习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总之通过一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感慨不少。

我决定我校的物理中考复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订好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复习教学计划,夯实各阶段的复习工作。复习课要做到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复习课做到两“变”:即变观念(知识与能力,主体与客体)变方法。

2、按三轮进行。一轮复习——基础复习,时间:(8周)重点:夯实基础,查缺补漏,巩固理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问题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复习内容设置成问题,通过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复习物理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设计问题——如何指导学生看书,进行知识整理。根据考试要求,把要让学生看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问题链,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看书、总结、整理,增强学生在知识回顾过程中的主动性。要注意问题递进性、层次性。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获得方法。

3.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时间:(2周),突出重点,深化理解,灵活运用。以练习、讲评为主。知识归纳,习题精选精练,解题方法技巧。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走出题海。复习中训练习题的筛选和编制,要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1)精心选题(针对性、梯次性、综合性、典型性)

(2)加强指导

(3)注重反馈(达标检测)。注重知识归纳。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的条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4、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时间:(1周)重点: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解题方法技巧。方法:综合模拟训练。关键:选好题,精讲评,善反思。要求:实战训练。注重试题研究

①命者的意图是什么?

②试题考查到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③属于哪一个考试层次,它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④有几种解题方法?

⑤与此相关的试题还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⑥本试题还可以作怎样的变化?(能否变向?能否简化?能否拓展?能否组合?)

⑦学生解此题时最大的障碍可能在哪些地方?教师引

导、分析的“着力点”在哪儿。

5、中考前心理疏导;1.细节决定成败.2.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保持平常心,缓解焦虑,做放松性训练.

总之,本人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精讲多练,勤于检查,查缺补漏,逐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小编精心推荐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3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教育心得读后感怎么写篇14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面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

我们今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

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

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

但博耶一定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可以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可以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信息的传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空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

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2
    c
    上一篇: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下一篇:金工实训心得3000字
    20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