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发言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欢迎阅读!
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1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他们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年关岁末,又到了诈骗、盗窃等案件的高发期,近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包括电话、电信、网络、淘宝网刷信誉等等)多发,其中还有被骗的老师。而诈骗分子更是无孔不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诈骗,而学生更是诈骗分子行骗的主要对象之一,而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过分薄弱,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为了维护我们安静的.学习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受诈骗分子的欺骗,圆满的完成学业,同时学会保护自己,掌握一定的防诈骗的技巧,使同学们面对诈骗能够安全应对,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本次班会全程以介绍大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并以叙述讨论的方式向我班同学介绍各自的经验,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屡次发生在同学们身上。因此,同学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班会使大家受益匪浅,今后在各种场合我们都应提高警惕,不要有“贪婪之心”,克服“恐惧之心”,放弃“好奇之心”,警惕“麻痹之心”,遇到陌生短信电话、中奖信息、QQ求助、汇款等事情一定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实在不能确定真假及时110报警求助。
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的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看了"揭露电信诈骗"的录片后后,发现:原来现在的犯罪分子是如此的聪明机智。竟然能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
录片中第一个故事是——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执法人员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说王女士的银行卡涉嫌____,需要将卡内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王女士信以为真竟真的把钱转到了该男子提供的账户里,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犯罪分子的骗局有很多种,如:发布手机号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盗QQ号冒充熟人借钱;打电话编造说受害人的亲友发生了事故,急需钱好进行抢救;以“电话欠费”为由实施诈骗;以“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为由实施诈骗;以物品“低价出卖”为由实施诈骗;以“破财消灾(虚假绑架)”为由实施诈骗等。
为了不上当受骗,我们应做到:
1、要克服“天上掉馅饼”的贪财心理,如果对方提出领奖必须先支付钱,可询问对方是否能从应得奖金中扣除,若对方不肯,那就肯定是骗子。
2、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可向有关部门或亲友询问。
3、如果收到恐吓勒索电话,马上向警方报案。
4、若收到类似“刷卡消费”,“扣除年费”等可疑信息,首先应向开户银行核实短息内容,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
5、不要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或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骗子无处不在,我们要增强防范知识和防范意识,有效遏制。不要被犯罪分子蒙在鼓里,导致上当受骗。
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一、诈骗的主要形式: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
4、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
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
二、受骗原因: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以中学生为例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三、防止诈骗的策略:
1、要有反诈骗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不要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
那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会主动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说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运用他的“本事”、“能耐”为你解决困难或满足你的请求。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你应当格外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能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而且他正企图骗取你的信任,此时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此后是否上当受骗。
4、切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信息,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和信息平台,给不特定人群造成恐慌,诱使不明真相的群众通过银行进行转账实施的非接触式的一种诈骗。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与同学们有关的诈骗形式,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识破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1、利用QQ等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盗号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号码及密码,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亲友聊天,然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诈骗。
2、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或者交易后再进行盗号的方式诈骗。
3、网上中奖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
4、利用网上银行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制作与一些银行官网相似的“钓鱼”网页,盗取网银信息后将现金取走。防骗对策是在登录银行网页时务必检查是否是该银行的官网,同时要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
5、网购诈骗。防骗对策是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购物网站,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图片和商品评论。尽量使用支付宝、U盾等安全支付工具,拒绝与店主私下交易。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诈骗形式,如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冒充亲友以车祸、吸毒被抓实施电信诈骗、绑架恐吓实施电信诈骗、群发银行卡透支、消费短信实施诈骗等等。
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只要我们能牢记“一二三”就一定能识破不法分子的骗局!即一个原则: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坚决不紧张,保持警惕;二条途径:向10报警咨询;或询问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认真甄别;三个坚决:坚决不轻信陌生人话语,坚决不泄露自身账户密码,坚决不向陌生人账户汇款。同时,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防骗知识带给家长、长辈们,让我们一起构筑一道防骗墙!
谢谢大家!
2022关于“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演讲稿5
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网络把人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随着网银、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工具开发以及淘宝、京东等电子商贸的流行。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购物了。但是,网络也成为了骗子的天堂。网络的不安全性和自由性可以使骗子轻松诈骗钱财。而网站资料搬迁、域名隐藏技术等则使钓鱼、诈骗网站更加逼真。再加上电话号码修改器、呼死你、自动短信等工具,几乎是使诈骗者无所不能。那怎么来防范网络诈骗呢?就由我来情景再现一下。通过一个男士的被骗经历来揭示一般冒充银行诈骗的手段的防范方法。
这天,陈林皇先生收到一封短信,上书:尊敬的陈先生,您尾号为1478的银行卡有打七折优惠。请登录查看。陈先生验证了一下,网站和短信发件人都是建行的。于是,陈先生打开了网站。哎!果然是建行的网站,页面完全一样。陈先生相信了,点击网站活动。等输入账号后,网站立刻关闭了。过了一会,陈先生的手机“滴”的响了一声,收到一条短信。他打开手机一看,哇!银行卡里的3000元工资没了。一个月的血汗钱就这样轻松飞入了不法分子手中。陈先生后悔至极。他马上去学习了一些防骗知识来分享给大家:
1、如果收到疑似诈骗短信的短消息,应查看电话号码和网站是否正确。如电话号码正确,应回拨过去。因为电话号码修改器一般不是双向的。如果是诈骗的话回拨时应显示真正号码,再看网站是否正确。如有些骗子将字母i换成数字1,又或是把字母o换成数字0。
2、要仔细看钓鱼网站上有什么差别,找出猫腻。
3、输入密码时,先输一次错的,如果也通过了,就代表不是真网站。
学习了陈先生的防骗三步法,我想你对骗术有一定了解了吧?请记住,远离网络诈骗,保护网络安全,不能让不法分子把你的血汗钱占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