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热点文章 >

集中供冷真的来了吗

| 金梅

集中供冷真的来了吗

由于夏季高温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空调负荷不断增加,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全国多个城市开始探索“区域集中供冷”方案。

据了解,深圳、三亚和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试运行集中供冷系统,通过建立集中供冷站点和相应的配送管线,将供冷的冷水或冷风传送到各个建筑物,以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国集中制冷正处于增长趋势。随着中国城市的持续快速扩张,大型商业建筑、购物中心、酒店和工业设施、冷链物流以及民用建筑等对集中制冷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他介绍,集中式供冷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峰谷电价,灵活协同运行主机与蓄冷装置;与此同时,集中式高效冷却设备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使得冷却系统能效提升,用户投资和运行费用被降低。

然而,尽管集中供冷已在多地试运行,但其实际推广和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不少受访对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集中供冷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和投资,建设供冷站点和配送管线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此外,相比耳熟能详的“集中供暖”,目前,大部分人对集中供冷这种新的供能方式存在一定疑虑和担忧。

区域集中供冷为什么没有大规模使用?

由于供冷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商业模式和收费标准等因素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集中供冷”目前并未大规模走入居民家庭,仍处于在商务区、工业园区等容积率高、用冷负荷大的区域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王永红介绍,区域集中供冷因为受温差限制,输配半径不宜过大,而且要求建筑密度尽量高,以减少水泵的能耗,“从业内经验来看,集中供冷的输配半径在2公里以内比较合适,最远不能超过3公里,前提是使用冰蓄冷技术来达到10℃的温差,如我们熟知的北京中关村西区、深圳前海、合肥滨湖新区金融港都是用的冰蓄冷技术,但是冰蓄冷技术也有弊端:对于建筑本身用能来讲,并不算节能技术。”

蔺一表示,区域集中供冷没有大规模使用也有技术和成本的原因。集中供冷是个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对于新建项目,集中供冷存在前期投资较大的问题,已建项目实施集中供冷面临着建设和改造成本高的问题。虽然在已经开展集中供热的区域,供冷和供热管网可以实现 “一网两用”,减少部分改造成本。但大部分建筑供热末端为暖气散热片采暖,若要保证集中供冷的质量,需在室内改造管路、线路并加装风机盘管,除了需要额外成本外,此项工作可能对房屋结构、室内装修造成损坏。另外,对于容积率低、用冷个性化需求高的区域,独立分散的空调系统可以更高效地满足用户的用冷需求,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也会低于集中供冷。因此,对于已建建筑,尤其是已经采用空调制冷的区域,现阶段并不适宜开展集中供冷模式。

集中供冷什么时候可以普及

尽管种种原因让集中供冷发展受限,但是集中供冷系统在节约成本及能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蔺一介绍,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相结合的集中供冷,用冷负荷时段与可再生能源的出力曲线匹配程度相对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减排效果更为显著,可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目前,广州、深圳、济南、三亚、武汉、北京等地的集中供冷项目,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且呈现出了提速发展的趋势。

区域集中供冷在中国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用节能降碳的新技术来挖掘市场成为大势所趋。王永红建议,“可以通过主动节能与被动节能相结合的方式来为集中供冷减碳。所谓的被动节能就是增加围护结构的保温体系来减少建筑本体的耗能量,目前在推的超低能耗建筑就是增强建筑墙体和窗户的保温性能,增强建筑整体的气密性;主动节能就是采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供冷供热,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都是能减少碳排放的不错供能形式,同时采用高效的空气热回收装置减少换气时的能源浪费。所以,挖掘集中供冷的市场潜力既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又要加强设计与施工管理。”

集中供冷如何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重庆亿众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道,在住宅中实现集中供冷,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困难,甚至还能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提供多套技术方案以供选择。但集中供冷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人们的认知度。

现阶段,我国冬季供热取暖属于“温饱型”的刚性需求,夏季供冷则属“享受型”的软性消费,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供冷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改善而非保障性因素,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为此买单。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集中供热的地方都能实现集中供冷,无论是对原有的热力站加以改造,安装制冷设备,还是重新铺设冷暖同供管网——经过改造之后的热力站成为集供热、供冷、供生活热水功能于一身的“集中能源站”。

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要面对的问题却有很多。吴小龙曾做过估算,“成本并不低”。

据了解,输冷管道比供热管道在保温密封程度方面的要求高,冷气管道的保温材料稍有缝隙,就会在冷气管道外表产生冷凝水、结霜,造成能源消耗。此外,居民家中现有的暖气片无法发挥散冷作用,要统一改装风机盘管风口。风机盘管风口的原理类似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通过这个风口供热或供冷。

制冷管道改造时,还需要做增减管线、墙体穿洞等施工,现在居民家中多数都装修过,重新铺设管线会对居民家中原有的装修造成损坏。再加上由于管道设施指标要求很高,造成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花费并不低。

“对于已经完成装修,并购置好空调的住宅用户,很少愿意再额外支付供冷费。”吴小龙坦言,“除非像北方的供暖设备,预先安置在即将交付的新房中,用户才会慢慢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建成住宅的难以改造以及新建住宅的契机缺乏,成为集中供冷走进百姓生活的阻力之一。

供冷费成为人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吴小龙介绍,当前冷站的辐射范围在5公里之内,不像集中供暖,管道可以铺得很长。由于使用规模无法扩大,随着供应成本的提高,企业受困于有限的用户和过低的使用率,往往造成运营上的困难。

在北方,供暖期可长达5个月,较少会有人去停暖气,但集中供冷不同,如果觉得气温不合适,可以随时手动关掉。“假设一个小区供冷面积为10万平方米,而往往实际使用面积只有3到4万平方米。”吴小龙说。

他谈道,在部分南方已推广集中供冷的小区,每月供冷费在700元左右,“略高于空调费。”

吴小龙和团队曾在南方做过一个大范围调研,关于是否要实行集中供冷。调查初期,参与调研人员几乎踊跃支持,但到了真正付费时,却发现愿意买单的人数远远低于预期。

“南方其实早就有不少集中供冷项目,为何缺乏宣传?因为严格来说没有一个真正挣钱的。”他说。

因此,对于投资方而言,如何算好“经济账”成为一大难题。

吴小龙认为,集中供冷虽然属于民生工程,但如何将其做成一个完整的、具有可复制性的盈利项目,才是集中供冷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3
    c
    上一篇: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下一篇:2023年七夕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
    16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