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热点文章 >

2023今年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 广辉

2023今年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寒衣节时间: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初一。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同时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寒衣节风俗习惯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

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在《礼记·月令》中,同时还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关于“十月一”“送寒衣”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孟姜女与丈夫万喜良新婚燕尔,万喜良却被抓去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思夫心切,便千里迢迢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万喜良累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底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竟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在十月初一这天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后安葬。这当然只是传说,与真实的历史自然有相悖之处,但传说中寄托老百姓眷恋亡故亲人的情愫也绝非此一折。

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是为了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和避免寒冷的寒冬而设立的节日。

根据传说,古代的寒衣节与祈福相结合,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新的寒衣,同时祈求来年天气温暖、农作物丰收。此外,人们还会祭拜神灵、忙着准备年货,共度这个喜庆的日子。

送冷衣的禁忌事项

(1)所有给死者的衣服和钱都必须烧掉。只有把它们烧干净,这些阳光的纸才能转化为丝绸、织物、房子、衣服、金银和铜币。只要有一点没有被烧毁,以前的努力就不能被抛弃。

(2)烧寒衣,有的地方在死者坟前进行,注意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些地方习惯在门前烧祭品。

(3)雁北许多地方和晋中平遥等县,晚上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4)在坟墓里划圈时,不要忘记在旁边加一个圈。它的目的是拯救那些没有人纪念的孤独的野鬼,以免他们贫穷和邪恶,抢劫他们祖先的衣服。

(5)中国民间送冷衣时,还要注意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着丝绸和丝绸。目的是为了拯救无人祭祖的孤独灵魂,以免他们抢走送给亲人的冬季用品。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3
    c
    上一篇:《梅花红桃》最终结局是什么 下一篇:《梅花红桃》剧情讲的是什么
    19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