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热点文章 >

寒衣节节日人们干什么

| 广辉

早在很早以前我们就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会给已经仙去的亲人或者是我们的先祖送上寒衣,并且要在坟前焚烧寒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节日人们干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衣节节日人们干什么

寒衣节节日人们干什么

 

十月一日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在这一天主要是祭奠去世的亲人的日子,为他们烧去寒衣,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有能御寒的衣服,所以叫送寒衣。它与清明节,中元节是三大鬼节。为去世的亲人送去寒衣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寒衣节上坟

到了坟前,把蜡烛跟香点好,然后把饺子等其他供品摆放好,然后下跪磕头祭拜;要在坟头划一个圆,把祭祀用品放在圈内焚烧。有的除了烧纸钱和寒衣,还会烧一些纸糊的豪宅、汽车等一些代表高档的用品。

贡品准备

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贡品准备完毕以后,家人会让小孩子上街买一些五色纸以及其他祭祀用品。把纸里夹上棉花,也就是寒衣了,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就可以去墓前祭祀祖先给他们烧去寒衣了。

过寒衣节的祭祀用品要有饺子、五色纸、香箔。洛阳人有句古话说:“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一天要烹炸食物,还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

迎冬仪式

汉族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寒衣节烧纸可以推后吗

寒衣节烧纸最好不要推后。一般情况下,是在寒衣节当天或者提前几天去祭祀,不可以推后。若在寒衣节以后的时间去祭祀,有一种说法是死者会穿上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服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邋遢,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红豆饭

谚语云:“十月,看牛娃儿回家跑;如果你拒绝离开,地主会扇你三把犁和一把薄刀。”古人一直以10月初一为悼亡节,以红豆饭为基础。因此,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传统。江苏大丰一带有寒衣节传说:曾经有一个放牛娃,因为和地主打架,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红了。这一天是十月的第一天。从那以后,穷人在十月的第一天吃红豆饭来纪念他。

2、糍粑

俗话说:“十月,糯米糕烧了。”寒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糕。寒衣节糯米糕的做法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等。

做法:1、将新收获的糯米打成粉末,揉搓蒸熟。2.、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3.、制作适当的食物糯米糕,以慰老少少,庆祝丰收。

3、饺子

洛阳有句话说:“十月一日,油唧唧。”这意味着在10月1日,人们必须烹饪油炸食品,切肉,做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桓台居民大多使用“油炸馅料”来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自医生张仲景。他看到人们的耳朵在寒冷中被冻坏了,于是用面包做了驱寒药材,煮成了“娇耳汤”,治好了人们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有肉有素,这种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要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是为了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和避免寒冷的寒冬而设立的节日。

根据传说,古代的寒衣节与祈福相结合,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新的寒衣,同时祈求来年天气温暖、农作物丰收。此外,人们还会祭拜神灵、忙着准备年货,共度这个喜庆的日子。

寒衣节节日传统习俗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3
    c
    上一篇:公共营养师证报考需要哪些材料 下一篇:三级和四级营养师含金量哪个高些
    19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