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

| 新华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资料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我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此刻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我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我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厌恶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样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此刻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当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2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_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他的名字叫《弟子规》。这本书讲的是做人的基础,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要认真学习,诚实做人。要热爱劳动,整洁卫生。

孝顺篇:是讲要孝顺父母和长辈,还要爱护帮助比你小的人。

尊长篇:就是讲的要尊敬长辈,比如说,在坐下或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自己后。大人叫你的时候是应该及时回答的,不能慢慢吞吞,或不回答。

慎行篇:穿衣服的时候,要穿的整齐,在小时候是不能喝酒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应该叠好被子,才能下床。下床之后,还要刷牙和洗脸等。

交往篇:做人是不能胡说八道的,而要诚实,也不能撒谎说谎话,做事的时候不要急。

学习篇:在学习的时候,是要一心一意的,而不能三心二意。在看书的时候要安静,而不能吵闹。在写字的时候要写得漂亮,而不能写的很丑陋。借来的书,看完的时候,如果还想看的话必须先还回去,再借来看。

这本书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希望同学们都认真的读,认真的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4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拥有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在现今的社会,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宠爱,导致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大手大脚花钱,和父母顶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学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难。

我们家长的教育,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学会礼仪,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于身边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回报之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孩子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言而有信,说到就要做到,养成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承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以后,都能有所承担。

通过《弟子规》,我看到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规里那样去做,将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长,并且也将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一部分内容,感觉很受启发。其中有几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到别人对你指出错误就生气,别人表扬你时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靠近,良师益友就会离你而去。这句话让我想起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

暑假里我每天都要练习几张毛笔书法。有一次我刚刚写完了一张,感觉写得非常不错,就炫耀着让妈妈看,希望得到她的表扬。可妈妈却说:“有几个字写得不工整,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没有写出字帖上的味道,再接着练习。”我一看妈妈不但不表扬反而批评我,顿时火冒三丈:“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呀,有本事就写一张比我还好的字来!”妈妈听了非常生气,就又批评了我几句。我更加气恼了,就怒气冲冲地跑进自己的卧室,重重地把门摔上,不理妈妈了。可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后悔了,不该对妈妈那样说话,惹妈妈生气,感觉自己很不懂事。

今天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听到别人的表扬,应该态度谦虚;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你也要虚心接受,只有这样,你的良师益友才会多,你才会更加进步。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6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里看书,突然看见一天无所事事,嬉皮笑脸的盛光甫正在向黄鹤薷和宋子非自夸他会背《弟子规》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摇说:“是吗?您好厉害呀!那请问《弟子规》讲的是什么?”他扬脖说:“就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呗,管它是什么!”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说:“那就请盛少爷背一段总叙听听吧!”盛光甫抓耳挠腮,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我看他败局已定,便说:“弟子规,圣人训,首考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会,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讲的是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有的规范。”盛光甫大吃一惊,听得目瞪口呆。我又说:“光说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说真把式,连说带做全把式。”老师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并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才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达到目标。”

我希望人人都能认真阅读《弟子规》,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7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金。书中讲到:“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透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一颗诚挚的心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我觉得想和孩子处理好这一关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间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友谊就要学会尊重你的朋友,否则,你将失去他。对孩子也一样。他也许还小,也许不懂事,但是他绝对懂得尊重。作为朋友你必须要讲诚信,当你学会信守承诺时,你便获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条件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们懂了老师和孩子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活动,只有在互相信赖讲究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总之,学习《弟子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对小朋友来说,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本难得一面镜子。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篇8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2
    c
    上一篇:读弟子规的心得报告 下一篇:阅读弟子规的心得
    16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