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

| 新华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1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主体地位。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然,作为一个新教师,在这次大比武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正逢新教材的初步试点阶段,问题就显得更多些,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吸取些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2、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游走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的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教师不要在小组中逗留太长时间。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

3、需要掌握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2

本年度,我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3

20_年11月16日至17日,安徽省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大禹治水圣地、 霸王别姬的垓下古战场——蚌埠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云集了全省各地的评委老师、参赛选手及观摩老师。本人也随同包河区的同仁们一道前往观摩学习,,16日上午半天共观摩了7场说课,16日下午至17日共观摩了9场授课,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却感觉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这次竞赛分说课与上课两个部分分别举行。我觉得几节表现较好的说课还是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内容全面。完整的说课内容包括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分析史学成果、教学目标诠释、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评价,还有板书构想,重点则应是教学过程的阐述。二是准备充分。比如,大部分选手的说课内容都是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但课件制作水平有明显差异,合肥市的选手明显技高一筹,制作的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其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风度就很明显透露出其基本功的扎实与深厚。其三,注重新课的导入。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师,在《美国的诞生》一课中先展示中国大陆首艘航母“辽宁号”图片,接着打出美“萨拉托加号” 、“华盛顿号”、“列克星敦号”等三张航母照片导入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的诞生,让人耳目一新。其四,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如合肥市三十二中的徐宏敏老师,在《美国的诞生》一课以“第一站波士顿”、 “第二站 莱克星顿”、 “第三站 费城”、 “第四站 华盛顿”来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而合肥55中叶玲老师以《汽车工人日记》为线索,将《工业化的起步》整合成四个板块:“展翅凌云的壮志”、“腾飞苍穹的业绩”、“搏击长空的保障”等,处理的非常不错。其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素养。有些老师在说课的部分环节中还加上了理论依据说明,就显得特别有深度。而说课之后,评委老师一般都要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教育教学理论有关。

当然,真正检验水平的还是授课比赛。这次竞赛,在上午上课的选手是在前天晚上抽题,在下午上课的选手抽题时间是在当天上午,因此,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又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度更大。在本环节竞赛当中脱颖而出者,有几个共同之处:

一、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这一课中,以《晨报》1918年送行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新闻作为材料 ,提问:送行人的心情如何?原因?阅读课本思考为何坚信公理定能战胜强权?遭遇如何?《晨报》1912年5月2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新闻作为材料,提问:中国遭遇到了什么?作为中国人,你的心情如何?率先走在前面的是哪些人? 《晨报》5月4日五月大事记新闻作为材料,提问:斗争的主力是哪些人?是不是全国的学生?《晨报》5月26日的新闻展示的口号作为材料,分析“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反帝,“惩办卖国贼”是反封建,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反帝反封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后指出口号只是目标并不代表结果,看材料,运动的结果如何?而后又出示《晨报》六月大事记的新闻,指出斗争中心和主力的变化,问:有没有实现想要的结果?接着出示《晨报》新闻问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并指出这只是初步胜利,并并未取得根本胜利。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信息,设置的问题又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当中,不仅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三、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感觉到上课老师有一些不尽人意不够完美的的地方,比如说各环节努力求新,但做课的痕迹偏重,设计的痕迹过重,有时就会冲淡主题。所以处理上就有些偏颇。教学媒体的运用上太多,过繁太花哨,往往达不到最佳效果。还有的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处理《中华文化的勃兴》中“百家争鸣”这一子目时无一例外的让学生填表格、分组学习的形式,没有什么创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零零散散,笔触所至,皆是有感而发。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受益匪浅!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4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5

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主体地位。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然,作为一个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今后还需要多吸取些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2、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游走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的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教师不要在小组中逗留太长时间。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

3、需要掌握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6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室上主体地位作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将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7

我教历史课也只有几个月,简单谈谈我的经验吧: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可能比较有个性一些。我讲历史课会穿插很多小故事,还会联系到其他科目。比如,讲到《秦王扫六合》以及《伐无道诛暴秦》之前,我会给学生读语文课中的《过秦论》,先从六国联纵到秦王逐一灭六国,再讲秦朝强盛时的情况,这样学生就渐渐明白当时的形势。同时我还给学生看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片中有情景再现,讲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时的黑暗。又讲“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含义,具体让学生明白秦这个短命王朝结束的原因。同时,我还联系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讲到秦的刑罚残酷,并结合商鞅变法与焚书坑儒事件来评价秦朝。当然,也评价秦王在经济,军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我曾经去一些地方旅游过,也会给学生讲自己的见闻和当地的历史。在讲商朝时,就给他们讲到安阳的殷墟,讲述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些足以让我们中华民族自豪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讲三国的诸葛亮时,我特意讲到南阳的诸葛庐,诸侯祠,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更为深刻。此外,我把《出师表》也拿出来给他们翻译一下,借此让学生知道诸葛亮的忠心和献身国家的志向。在讲到佛教和道教时,给他们讲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一些情况。还讲到湖北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还结合《西游记》给他们讲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讲远古人类时,也会给他们提到北京七日游就含有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这个项目。学生听我的课就比较有兴趣。有时,我还拿出来地理书,给他们穿插一些城镇的历史故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是很喜欢我这个新老师的,但是,他们喜欢我讲课,喜欢听,不喜欢动脑。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才了解到,学生虽然喜欢历史,但是,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一些成语典故,一些著名战役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在写连线题时,总是张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鉴于此,我用了两节课,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将给他们听,然后又让他们复述一遍,这样,学生对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年代,地点,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进行了掌握。比如:在讲“纸上谈兵”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形容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论而不切实际导致失败. 同时也告诉他们学习不要过于张扬,不重注平时的学习,而导致止步不前。在讲到“乐不思蜀”时,告诉他们不要安于现状,乐而忘本。在讲到“一鸣惊人”时,告诉他们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喜欢默默无闻的学生也不要小看他们,因为他们不鸣则已,关键时会做出惊人的成绩。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大意,也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道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列举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还总结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学生们讨论发言都很积极,我又做适当的评价,不至于让他们的观点过于偏激。我想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也是有帮助的。

为了使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课找一个学生讲一个与本单元有关的历史故事,像三国里的,还有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学生讲完我还进行点评,有时再把这个故事引入到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得到充分肯定后,学习兴趣很浓,课下收集资料也很积极,这样也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和知识。学那些名人轶事,生活中的歇后语,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当然,我知道,基本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为此,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哪些典故和流传至今的名言。在辅导学生写同步训练时,我引导他们多看历史年代表,尽量不看课本就能理出年代顺序和朝代更替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复习中,我单独将知识分类汇总,哪些是有关战役的,哪些是关于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学的,农学的,医学,书法,及科学的,还专门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列成表格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再分类掌握,学生在这种比较中不容易记混淆。

讲历史课,我还需要经验,怎样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教材知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同仁们给些建议。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8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记载。通过它可以让现代人了解过去,猜想未来。作为高中学生的我,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多的感受。

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但也充满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怎样生活,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疑惑的是,学习历史,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带着两种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历史的殿堂。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看到纣王的昏聩无能和沉迷酒色时,我便会为百姓担忧,担忧会因纣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担沉重的赋税,同样也会为纣王担心,担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和求贤若渴时,我便会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样敬佩他的宽广胸怀。看到黑烟袅袅,熊熊烈火燃烧着的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便会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败与软弱,以致国土丧失,国家主权不完整。

在历史的殿堂里,我每走一步,内心就会多一种感受。毛泽东的大胆与自信,邓小平的精明与能干,周恩来的敬职与能言善辩,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不少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机灵的列宁,救民于水火中的罗斯福,严肃专制的斯大林……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与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记住了过去的耻辱,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富强;一次次农民起义让领导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贤能君主与领袖,让执政者拥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比较。当然,历史也激励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为栋梁,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在几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除了历史本身以外,对于怎样学好历史也有些疑惑。有的历史老师常说,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这话确实有道理,对于必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背诵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这对于选修历史的同学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觉得被动记忆只是最基本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学习历史不仅要背,其实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的听讲。重点和补充的知识点要及时在书上做好标记。对于选择题来说,一定要审清题目,找出关键字,遇到疑难时尝试用排除法解决。面对材料分析题时,考虑得要更加全面,从材料到题目,都应该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题目是如何问的,绝对不能答非所问。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提高的。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9

从9月8号开始,我在杭州__中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是非常重要。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虽然这么说,但是刚得知自己被分配到__中学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因为听一些师兄、师姐说过在杭州实习的话讲课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不受重视,可能学不到什么,而且__中学又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学校,可能对实习生会不屑一顾。

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我的一切顾虑都慢慢消失啦。负责历史系实习的是___老师,他曾经来过我们学校做讲座,很有学识,是高中历史特级教师,对我们非常照顾,而我的班主任和教学指导老师是同一个人——___老师,她也是我的学长___的知道老师,已经任教十多年,经验丰富,教学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她的个性我很喜欢,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会严厉的指出我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觉得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那还是来说说说我的三个月的实习吧!

这三个月是我过得最充实,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这段日子里,我终于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明白了要做好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段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日子。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中秋节放假回来,9月17号,星期二,早上第一节课,我是我们小组第一个讲课的人,紧张的不得了。讲课的内容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讲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只记得我讲的满头大汗,前言不搭后语,学生一直都很迷茫的看着我,我都快紧张死了,离下课还有5分钟左右我就讲完了,是指导老师替我解的围。课后,她先鼓励了我一番,说我教态还好的,做老师的推翻还是有的,等等,最后她说我课上有几个知识点讲错了,这是最不应该的,然后……我都没怎么听到啦,可以说是迷茫的第一节课。

这也让我深刻的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有些知识点之际都没有掌握好,怎么将给学生听呢?于是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前,我都认真的备课,知识点都一一查清,不容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随着慢慢的历练,一课一课的磨练,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可以和学生轻松的谈笑风生了,到最后一节课,我依依不舍的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是我在教师舞台第一次短暂的谢幕,我知道以后还会遇到很多可爱的学生,但是,他们——我所有教过的学生,见证了我一步步从幼稚慢慢的成长,他们也是我人生中的老师,叫我怎么学着做一个好老师……

出来踏上讲台的喜悦,另外让我终生难忘的就是军训。虽然__中学这个实习点以前也是有的,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经历军训的。由于这次实习改革,原来都是十一放假以后再去的,总共两个月,现在是9月8号就开始了,而__中学的高一学生军训安排在9月22日。所以我们就跟随班主任带着学生去军训了。

关于读历史的心得篇10

我从20__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2
    c
    上一篇:历史阅读心得 下一篇:关于读历史的心得感悟作文
    1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