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
心得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方式,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好的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1
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一听到别人提及“搞科研”这三个字,总感觉它离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远。总觉得自己业务都尚未娴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当我读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对“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误解,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注重记录,注重阅读,做个有心人,就会慢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也就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从现在做起!把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些思考,并把他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一定会积累成宝贵的教育财富。
读完本书,使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35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由一名普通的教师向“名师”靠拢。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自身专业化的需要。历来人们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根本不必要向医生、工程师那样需要专业型的人才,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下面我从价值取向,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一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理想价值取向应该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高度依赖,研究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情境性等是教师职业的鲜明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不是发现教育规律,也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指点江山”,而应该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结论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对其他老师、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足矣。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亟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行性,而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把选择权还给一线教师,实现课题选择权的“回归”,而不能任由专家、教授大包大揽。在区(县)级及校级课题的设立上,应该充分关照一线教师的声音,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课题来自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情景,突出“校本”特色,重视挖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实现课题设定的“制度变迁”。改变“自上而下”设立课题的制度,改为“自下而上”设立课题,即鼓励一线教师自主选题,经过把关、筛选,确定为立项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一线教师是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最直接接触者,是现实情景的一部分,他们对实际情况有着最为直观的认知,清楚知道待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但由“研究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仍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引。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即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名至实归。教师应该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题目的拟定、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与调整、结论的提升等各个环节,中小学教师自身都应该具有最终的话语权,具有“终裁”的大权。然而教师的“独立”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协同者,起正确引导、适当辅导的作用,确保研究更为科学、准确、深刻。团队合作、协同作战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研究的客观需要,专业研究者、同事、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等都应该成为教师研究的“协同者”,形成团队,共同致力于研究的开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任何教育研究方法都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研究所用。但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的能力来决定。考虑到教师研究的选题一般比较小而具体,所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班级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或者几个班级场景中的,较为适用于大样本量的问卷、量表等则不大适合,而诸如观察、访谈、实验、测试、反思等方法则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经验积累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开发缄默知识,变缄默知识为显性知识,总结实践性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作用非常明显。教师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应该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研究报告、论文、著作之外,视频、图片、音频、心得体会、反思日志等等都是研究的成果。
读完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也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消除浮躁心情,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是自己慢慢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2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又一次转变
通过培训我更加认清了“生本”的含义,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实际是指教育教法上的转变。郭思乐教授《教育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报告,“如何自然地教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要抓的是阅读;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抓的是根本,就像大树的根,只要抓住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概念的产生处就是抓住了数学的根本;英语是应用传输的语言,是为了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学的。语文的阅读推进了没有?数学的根本抓住了没有?英语的活动形成了没有?这才是教育的返璞归真。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用他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理念证明了只有学生开心,才会有老师的舒心。荆老师不仅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而且把班级管理交给了学生,学习部、宣传部、资料部、这种自主的管理,自主的让老师真的轻松了不少,捆绑学习、捆绑考核捆住了学生的心,放松了老师的身。陈武和胡首双校长的报告全方位,多层次解读了生本的精彩。孩子的快乐与否,取决于课堂;学校质量的高度,取决于课堂。胡校长的学习金字塔又一次告诉我什么是真的教学,让学生教学生,即是在培养尖子生,也是在提高后进生。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告诉我,学生的思维有时真的是被老师禁锢了。在生本的课堂中,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教师在生本教育中的最高境界不现自我,在课堂上要示弱,不要示强。教师强在课前,课堂上不做知识的霸主,不做时间的霸占者,这样做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快乐,这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护,是对学生的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始终满怀学习的热情。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适时的提醒点拨中。
二、生本课堂的生命之线
生本教育强调教师要把教材读薄,用教材教课程,学生要把教材读厚,以教材为例课堂要变为学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学校,走入课堂。课前小研究是课堂的主线,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老师设计的这条引线,因此小研究规范用语要准确,容易找到答案题目要简单,题目有研究价值算法要开放。教师通过设置简单、根本、开放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在课堂上充分交流探索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如果学生做错了,先让学生反思写出错题的原因,让学生去分析查找原因。老师在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五种课型的重新审视
1、大感受是单元的感受课,小感受是知识点或难题的感受。
2、新授课是要把不会的变成会的去做。
3、练习课是复习,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做一个练习巩固。
4、知识课是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把学到的概念用小卡片或是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5、评研课是学生把自己在别的课型中的错例拿来解决,难题和错点再梳理一遍,老师有特点的题互考,要求学生写出易错处加以提醒。
三、让生命之花在生本课堂上绽放
我们听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生本课,不管是什么学科不管是哪个年级,每个课堂中的学生都是那样自信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每一个走上讲台的学生没有胆怯,虽然有的稚嫩有的老练,但每一个都是面带着笑容,都是自如地面对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广外附校学生上台表演,尽管台上台下都是笑声不断,但学生还是快乐而认真自信地表演着,这在我们的课堂上是难得一见的。在骏景小学英语活动课上,学生是导演是主角,教师是观众,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让我们惊叹!让我们折服!让我们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广外小学数学课《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我们看到上台交流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一位位小老师,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全由学生讲清了,讲透了。这在我们常见的课堂中由老师扮演的角色给了学生,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长着。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那一个个讲解,一段段表达分明让我们感到了学生的自主成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生本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快乐起来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绽放着生命的花朵。
从广州学习回来有两周的时间了,通过这两周的实践,我感到首先要解决的是小组的学要真,展示要会表达,帮助要会讲解。在广外附小陈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小组学:每人说一种方法,有道理,表扬。没说清,再说。有错误,帮助。”“小组展示:完整描绘每一步求的事什么,先求、再求、然后求。”我分别在三四年级上了一节单元感受课,三年级上的事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前置小研究是三道题,学生根据题自学了整个单元,课堂上说了很多关于本单元的知识。如:“数位表的两边是不能封口的,因为还有我们没有学的的数位。10个一千是一万,还可以用到乘法10×1000。一万是最小的五位数。这些知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我是在一点通里看到的。”我看到了我的学生同样可以绽放精彩,我感到了我的生本课堂也能够自由快乐、充满激情。生本的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但并不是放纵的、散漫的、教师的退居幕后并不是无所为,教师是专心的倾听者,教师是课堂的调节剂。当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时,当学生的学习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是帮学者。也许课堂上还会有不满意的环节,也许学生的回答还会有不完美的答语,也许老师的设计还会有不尽人意的缺陷。我想只有满载这许多的不完美不满意才会有更多的起点,学生会更蓬勃地成长,这是一种生命的活力,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生命。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3
灯闪闪,月幢幢,太阳还没起床,我们就到了公交站。小学是最辛苦的却也是最幸福的,这话一点也没错。小学要早出晚归,但学校师资很好,给的时慷慨,老师很负责任指导。
蓦然回首六周实习,我们都迅速成长了。十分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感谢学校安排的实习,感谢小学。看看自己第一堂的视频,简直就是一个人在堂上“自我陶醉”完全不理不顾学生的反应。后老师对我堂的优缺点做出细致的点评。每次授前指导老师都会把我叫去对着ppT讲一遍,帮我抠出一个个细节,讲得不好的,她会模拟示范给我看。余时间,我到教工之家(学校一楼的一间空教室也就是拿饭的地方,有一面很大的镜子。)对着镜子一遍遍地讲。后面九节,老师的点评都会有一句:比上次好多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备磨上,再反思,果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过程有多痛苦,结果就有多享受。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很在理的。
除了教学方面,我更喜欢指导老师处理杂事的方式。有次班上的孩子在早操时看玩笑,动作夸张不规范,蒋老师没有过多批评他们,而是叫她们挥100次手臂,等差不多挥三十几下的时候叫他们停下,问感觉如何。孩子们齐声回答:手很酸。蒋老师一脸严肃说:挥三十几下就酸了,如果继续挥下去,我们的手臂就可能会受伤。要学会适可而止,做操,做其他事情都一样,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过分。太过分就容易出意外,太过分不招人喜爱了。先让他们去实践,有了感受,再对其讲述道理,而不是直接简单批评她们。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除了指导老师的,还听过其他老师上,感觉小学很友爱,是那种不会喊口号,会实实在在去实践,老师会时刻提醒学生倾听,挪桌椅的时候也会表扬或提示她们声音不能影响到其他班级,老师上会关注全局,堂教学方法丰富。我喜欢这样子的老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是成长的六周,听听学校老师上,偶尔也去听听队友上的,听正式老师上是直接学习,听队友上相当于在反思自己,因为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她们存在的问题,就会反思自己是否也会这样,然后自己上就会加倍注意。同时,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着,以前写教案是关注自己觉得难的应该教的点出发,实践了才明白,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反问问自己如果是学生有没有哪里不懂的,从学情出发不是说说而已。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周而复始地备上改作业,感觉这极易令人变得平庸,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4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相比其他文字课还是受欢迎的,但远远没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坚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不够;不在意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会主动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勇于质疑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待培养。
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本次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并对一些学习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一、“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就拿“画图”来说吧,从“画图”这项基
本技能中,能看出学生基本思想是否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否积累足够。在教学这个知识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个知识,我带着学生教一笔画一笔,更多的关注是否用铅笔和尺子画图,画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应该先画什么,怎么画等等。比如,画图表示2×3的意义,教学生先画2个苹果一堆(可以是2个实物图形,也可以是两个平面图形),一共画3堆。6+4,左边画6个苹果,右边画4个苹果,训练多次学生都会画。但从平时作业和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画图的基本思想没有形成、基本活动经验也积累不够。举个例子,一次考试画图表示2×3+4的意义,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就因为平时老师没教画过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算式的意义。“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在教学这一块知识时,我知道要转变教学方法,改教画一个具体图形的方法为画这一具体图形应先思考什么,画的这幅图与哪个数学知识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想清楚后再动手画,还能保证画得又对又快。本期学习了小数的知识,学生应该学会画图表示如2×0.3这种小数乘法算式意义,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想清楚这个算式的意义,再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想好后自主画图,同桌交流画法,老师只从旁指导。这种教学方法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时间也有效的还给了学生,相信课堂效率也一定能提高。
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我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关注度不高,有时流于形式。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举个例子,给了3个数据,让学生提出问题,绝大多少学生只会想到利用两个数据提一步计算的问
题,很少想到3个数据都用上,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一些学生也不会联系到生活实际,把数据放在一个情境中提问。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会写算式,知道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却不知道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三年级期末的一道题,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一个篮球60元,还买了3个排球,一共花了450元,一个排球多少元。问题:1、先算:()列算式:()2、再算:()列算式:()
我把这道题拿给学生做,居然有好几个学生问我1、先算:()这括号里是填算式吗?学生连出题者意图都不知道,也怪我平时训练此类型的题太少,一般就只让学生写算式。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都口头上说过,明显学生思维太死,思想也没有深度。就这次练习,已经让我注重对学生提问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又明确提出,更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次为重,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三、更关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相比其他文字课还是受欢迎的,但远远没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坚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不够;不在意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会主动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勇于质疑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待培养。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有意思的`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并多查阅资料,把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修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中学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
六、注重培养阅读数学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重视阅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但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却常常被忽视。其实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就是一种数学阅读;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就是审题,这也是数学阅读。我们的孩子在审题,处理数学信息等方面却很吃力,这也是导致检测成绩较差的原因。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5
在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开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历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开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着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表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开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开展的引力和空间。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6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本学期精读的一本书,我所说的“精”是指我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和反思自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思考,所以越发觉得自我教学理论的浅薄,同时也深感教学理论的指引作用之巨大。本书对英语教育学的一些一般性或常识性的理论、知识、方法或技巧进行了概述,而对英语教育学一些核心的、体现英语教学新观念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又紧密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进行了介绍,还对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总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意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所侧重。《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力求把得到广泛承认的、反映外语教学根本规律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呈现,同时,又把经过实践证明的、切实有效地国内外外语教学方法、技巧等予以介绍。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给以指导并进一步为实践所验证。
本学期,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而词汇教学则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单词之后,能做到单词音、形、义的结合呢这也是我一向苦苦需求答案的问题之一。本书就供给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本书提出单词的音、形、义是固有生成的,是不可分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明白了词义而读不出、写不对的情形往往比读得出、写得对而不明白词义的情形多得多。另外,由于对“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的片面理解,各种试题中需要读出、拼写出的部分相对太少,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轻视读和拼写基本技能的现象,或者存在着对解决读出和拼写出技能低下感到无能为力的心态。这种轻视与心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给学生读出和拼写出的规则以及构词规则,是属于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范畴内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与构成。要解决单词读出和拼写出的问题和扩大词汇量,却不把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教给他们,不严格地要求他们掌握这一工具,当严者不严,欲善其事却不先利其器,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必然在所难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拼读规则、构词规则的工具性,不要把什么都做成“学问”。能够经过适当提前集中、随机集中、重点突破、循环巩固等具体方法把这些规则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构成自学本事。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从中我也不断反思在我的英语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初学英语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了几年之后却兴趣全无呢就词汇教学来说。我在学生词汇记忆、拼读上的引导还不够,检查反馈的方法也不够多样化。再反思我的检查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主要是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挑选组长进行监督,同时让组长对同学们的朗读情景进行登记,但监督反馈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在下一个学期里,应当将也进行合理地调整。
小学教育的收获心得篇7
我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电教机构人员培训班,在四天的紧张培训中,使我更加理解了电教工作的新精神,新思想,使我受益匪浅,尤其在一线教学的我来说,更加是雪中送炭,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一定以此为契机,把学到的内容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新精神的解读,了解了新的形势
20__年9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风格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明确了近期的工作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为“三通两平台”,“三通”为: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两平台”为: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对中国的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可以提高中国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面对全球化,面对复杂的社会,人脑思维是远远不够,一定要人机思维,君子要“善假于物”,善借“千里马”,才能“日行千里”。
二、新概念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
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技术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技术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基本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要从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要慢慢过渡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要向“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人和技术的愈合,技术与技术的融合”方向迈进。在信息社会中的人的生存是一种信息化的生存。作为一名教师也必须改变我们去信息技术的偏见与看法,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会带给学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沉迷游戏、黄色不良信息、进入陌生的交际圈。对于这种情况隔离并不是办法,也不可能,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替代品,让学生有成就感。现在的老师不能只是讲知识的本身(书上和网上到处都有),而是要讲知识快速获得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在教学中要有算法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思维、分层思维等各种现代思维方式,有这种思维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一定是活在未来,而不是过去。
三、要善于获取知识,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
现在电教资源的建设越加完善,获取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变得更加重要,只有快速的获取资源,处理资源,才能让教育资源迅速的辅助我们的教学。
这次培训,让我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认识了信息化教育。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