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分几月几日几点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那我们知道2023年秋分几月几日几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秋分几月几日几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秋分几月几日几点
2023年秋分为2023年9月23日14时39分,农历贵茂年8月9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80度。每年9月22日至24日举行。
秋分风俗活动
秋祭月
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正如古代所说,“春祭日,秋祭月”。今天的中秋节来自传统的“祭月节”。据研究,最初的“祭月节”定在“秋分”一天,但由于农历八月的日子每年都不一样,不一定有满月。没有月亮的祭月是一种巨大的风景。因此,后来将“祭月节”从“秋分”转移到中秋节。
北京的“月坛”是明朝嘉靖时期为皇家祭月修建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节,人们每个人都有月宫的象征,兔子像人一样站着;陈瓜果在庭;蛋糕面画月宫蟾兔;男人和女人崇拜烧香。”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那就是“只供月的时候,男人不崇拜”,俗话说“男人不崇拜月亮”。
竖蛋
秋分成了垂直鸡蛋游戏的最佳时机,所以有句话说“秋分到了,鸡蛋漂亮”。
每年秋分,世界各地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垂直鸡蛋”测试,选择一个光滑对称的新鲜鸡蛋,刚生了四五天,轻轻地站在桌子上。
吃秋菜
在岭南,曾经四邑(现在鹤山是五邑)的开平苍城镇谢姓有一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村民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里搜寻时,常见的是嫩绿,细细的树,大约有巴掌的长度。采摘的秋菜一般与家里的鱼片“滚汤”,称为“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肝肠。全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
秋分马上就要到了,然后就出现了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情况。图为全年农历节气上印有两张红纸或黄纸,还印有农民耕田图,名为“秋牛图”。
图片发送者是一些民间好歌手,主要说一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反农业时间,每个家庭都是现场的爱,看什么说什么,说主人很高兴给钱。虽然这些话很随意,但每一句话都很优美。俗称“说秋天”,说秋人被称为“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那天,农民们按照习俗放假。每个家庭都应该吃饺子。此外,他们还应该煮十几个或二三十个不用担心的饺子。他们应该用细竹叉切割,放在室外田野的地板上。这叫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坏庄稼。
秋分吃什么传统食物
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的确,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做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拥有桂花特有的香味。
鸭肉
传说在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秋分时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后来,人们还发现八月份的鸭子正好长到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就更成为时令佳品。
田螺
广东许多地方,秋分还会有吃田螺的习惯。秋分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大闸蟹
这是江浙一带的习俗,秋分时节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的。
芋头
用清水煮一大锅小芋头粘了糖吃,是过去穷人家的实在日子。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秋分时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秋分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秋分当天下雨好。通过古人的谚语来看,秋分当天下雨,也就预示着来年是丰年,如果秋分当天是晴天,也就预示着来年容易出现干旱的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秋分的气候特点
1、等到秋分,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入秋,南下冷空气和暖湿的空气相遇,就会产生降水,气温也随之逐日下降,降温快,气温低,人们这时候就会感到天气变冷了,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而且由于降温快的特点,人们要尽早完成收割的工作,早点把冬作物播种下去,否则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者连绵阴雨就会影响到收成,造成不利影响。
2、由于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南半球慢慢地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这一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白日会逐渐变短,黑夜会逐渐变长,越入深秋的话这种现象就越是明显,因此要注意早点回家,路上多注意安全。
3、进入秋分,会发现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并且幅度将会高于10摄氏度以上,此时一定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多进行保暖,小心生病受凉,最好能够随时带一件备用的衣服。
秋分的历史传说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历史渊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文艺汇演与农事竞赛。